媒体视界
重庆日报:川美缩招 催热周边艺考培训机构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9日 08:33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

龙江是777全讯白菜大二学生,虽已放寒假,但他并没有离开学校,他还在参与一件有望在罗中立美术馆展览的作品制作,“罗中立美术馆的外墙,就是我和同学们参与设计和装饰的。”龙江指着大学城这栋花花绿绿的地标建筑说。

位于西部新城的罗中立美术馆占地2.3万多平方米,有12个展厅及户外雕塑展示区,是西南地区目前最大的专业美术馆。随着罗中立美术馆的建成,西部新城的艺术氛围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川美的艺术范儿已经不仅局限于校园内,西部新城的艺术感染力,让更多人穿越中梁山,来到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

美术馆留住乡土记忆“美术馆外墙的设计方案,之前其实有好几种,包括用石头、花岗石等材料来做。”罗中立美术馆馆长冯斌说,红砖式的外墙在川美大学城校区用得较为普遍,再用也没有特色,团队多次推敲后,决定用废弃的碎瓷砖来拼贴外墙。

拼贴外墙图案的碎瓷砖,全部是川美师生到各个工厂去收购的“废品”。加上人工及其它材料,整个美术馆外墙的成本每平方米约90元,龙江等30多名学生也加入了施工队伍,把废旧的碎瓷砖贴出具有艺术气息的图案。

这座美术馆还是草图的时候,罗中立就提出了院落的概念,并与川美副院长郝大鹏共同在院落的基础上补充了粮仓、梯田的概念。冯斌说,大学城修建之初,四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粮仓,后来均因为修学校而拆除,美术馆建成这样的模样,就是想让人们不忘自然。如今大家看到的罗中立美术馆,建筑体就像一个个粮仓,而美术馆建在斜坡上,参观者行走其中,如同行走在层层梯田上。

“院落、粮仓和梯田是最传统的乡村符号,我想通过这种方式留住我们的乡土记忆。”罗中立当时说,“希望做一个重庆‘土生土长’的美术馆,一个接地气、有特色的美术馆。”

画了一辈子乡土的罗中立,也将乡土氛围充分保留在川美校园,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荷塘,农民在校园里耕种的场面,都成了学生们的好题材。

这种田园氛围甚至影响到了几公里外的小区,金阳第一农场在小区内部开放了菜园,买房子送菜园,健康餐厅的牛奶就是小区内的牛舍出产的。离川美不远的金科廊桥水乡,更成为了首个签约金夫人外景拍摄场地的小区,山水意境悠然。首创光和城则将建筑融入林、溪、花园之中,建筑本身如自然生长一般。

学生的作品更让人冥想

走进罗中立美术馆,中庭用石头堆砌的石阙、石桥独具特色,几十块石头错落有致、由高及低地摆放,根据美术馆的坡度,从二楼绵延至一楼,几十米长的石堆犹如河滩。

冯斌介绍,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长江三峡,并借助美术馆本身依山而建有坡度的特点,从远处看更像是倾流而下的瀑布。“石阙、石桥以及摆放的石块均是收集的长江石。”冯斌指着身旁的一块巨石说,如今三峡工程蓄水,像这样成型且成片的长江石已经很难找到,所以这些长江石也显得很珍贵。

几位来自成都的游客,把在重庆旅游的最后一站,放在罗中立美术馆,“虽然没有大师的手迹,更多的是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但这样的作品更加接地气,更有想象力,有的作品我和孩子都站在这里看了好几分钟,一起研究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最让崔女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以车牌号命名的展品:京CT9956。作者姜昕宇将自己已经报废的车辆零件全部拆卸,经过压缩后分门别类呈现在木框之中,让人惊叹其充满创造性的想法。

罗中立美术馆的展品不少都让人脑洞大开,作品的展示厅不仅局限于美术馆内部,像龙湖U城的K11中心,川美学生和老师的作品直接摆进去展出,相当于罗中立美术馆的延伸。

川美缩招催热周边培训机构

罗中立美术馆所在的川美校园,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植被,校区内矮丘浅谷密布,错落有致,校舍更像是自然环境中的点缀,农民被聘请为园艺工人打理农舍,漫步于校园中,会遇见水田里畅游的鸭子,悠闲的白鹅,还能在羊肠小道中与山羊擦肩而过,旁边古石板铺就的小桥,是学生们最好的写生基地。

校园里的建筑,设计取材多是随处可见的红砖、瓦片等,与农舍、枯荷相得益彰,大学城的最“艺术”校园,非川美莫属。

这座美丽的田园校园,能在里面就读的学子是幸运的,而要成为一位川美的学生,进入的门槛要提高了——刚上任川美新任院长的庞茂琨在参加今年重庆两会时说,为了确保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川美本科生招收的数量将从每年2000人缩减到1600人,在一片扩招声中,“缩招”显得与众不同。

门槛高了,竞争也就激烈了,与川美相近的富力城,有5所艺考类培训机构在这个大社区内,学生有4000多人,富力城到处都能看到在写生画画的学生。富力城项目负责人说,川美教育培训机构整体从老川美搬迁到了大学城川外旁,“西南片区一年有6万艺考考生,部分人瞄准川美,有的则是冲着其他学校,而老师多是川美的在校资源,所以这些艺考培训机构就近选择在川美旁的富力城落户,他们的教室楼上,就是公寓。

来源:重庆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