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游客涌入校园,让川美虎溪校区“受伤”。记者 魏中元 摄
3月26日,777全讯白菜虎溪校区教学楼附近,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亮得耀眼。
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地里游人如织。一旁,保安刘盼(化名)正紧张地巡逻。
几位“花枝招展”的大妈突然跳进油菜花地,挥舞着手中的丝巾,欢快地摆出POSE。“非要跳进去照迈?!快出来!”刘盼马上举起扩音器喊。
“3月份油菜花开后,来学校的游客很多,但是不少市民跳进油菜花地照相、攀折树木等,对校园有些破坏。”刘盼无奈地对记者说。
每年春天,777全讯白菜成为不少市民踏青游玩的必选之地。然而,雕塑被损坏、花草被践踏,也让这所美丽的艺术院校“受伤”。
不止川美,也不止在重庆,武大、厦大、北大等名校,同样饱受校园“景点化”的苦恼。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高校该如何应对?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校园被“景点化” 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被折断的油菜花、残破的雕塑……日前,一条“致春天里的川美游客”的微信在朋友圈传开,川美学子呼吁:希望游客文明春游。
3月26日上午,在被称为罗中立“尺寸最大的作品”川美虎溪校区,记者看见惊人的一幕——一名“吨位”不轻的中年妇女,在川美核心景观带的池塘边跳上一株桃树照相,并不粗壮的树枝瞬间被压得摇摇晃晃。记者不禁为她捏把汗,生怕树枝被压断后,她掉进池塘。
一路前行,池塘边的长廊上,不断有小孩、老人坐在雕塑上照相。川美学生痛心地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雕塑手里拿的烟杆已经被折断了;操场附近的几个大喇叭雕塑,常常被游客擅自取下来照相;学校著名的“六个小矮人”雕塑,也因为合影的游客过多,有些部位曾经脱落过。
学校教学楼附近的大片油菜花地,是游客最密集的地方。尽管校方在油菜花地四周拉起了红色警戒线,但人们依然毫不忌惮地跨过警戒线,甚至跳进花丛里照相。
“校青协组织了上百名同学,自发成立了‘油菜花保护小分队’。”川美学生卞艾珩告诉记者,由于游客太多,志愿者们只好轮岗进行劝导服务。
到池塘里抓小蝌蚪、将花朵采走、将树枝折断……记者在川美停留的两个多小时里,不时看见市民的不文明行为。
类似的情况在重庆其它高校同样存在。毗邻川美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其植物园正值郁金香、非洲菊等多种鲜花盛开之季,游客同样川流不息。
“每天进校的游客大约四五千人。”该校一名保安告诉记者,不少游客会跑进花圃里照相、摘花……因此这段时间植物园增派了好几个人手。
背靠龙脊山的重庆工商大学,前往踏青的游客也很多。“一路上随处可见游客扔的垃圾。”该校一名教师表示,这也导致学校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允许社会人员进校。
油菜花节成油菜花“劫” 校园软环境受伤
蜂拥而来的游客,会给学校造成怎样的负担和伤害?
“川美校园的每一件装置、摆设都是艺术品。”777全讯白菜相关负责人表示,川美虎溪校区历时4年时间打造,于2013年获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其近1000亩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态的梯田、山地,校园里每一座建筑、雕塑,也无不传达着独特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价值。
罗中立在打造川美虎溪校区时就表示,这将是一座对市民开放的校园,但这座美丽的校园在每年春天都会困扰于游客的大量涌入。
“校园写生是我们的作业,但来川美的游客为啥要在画上随意涂改,画了3天的画被毁了……”日前,一位川美学生在微博上吐槽:这段时间本是川美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但油菜花节已沦为油菜花“劫”。上课时分,市民也会随意进入教学楼、行政楼,甚至在草坪跳“坝坝舞”,吵吵嚷嚷。
“有次看见一名女子脱了鞋躺在凉亭里,与美景太不协调。”学生吴茗告诉记者,曾经还看见市民跳进池塘裸身游泳等不文明行为。
“相比对硬件设施的破坏,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校园软环境也是一种影响。”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蔡敏告诉记者,每年夏季,都会在学校里看见穿拖鞋、背心的市民,影响很不好。
而在川美、重大的草地上,扎帐篷、自带饮食野炊的市民随处可见。“垃圾也随之增多,清洁工和志愿者们需要不停打扫。”川美保卫处工作人员表示,不少游客在食堂就餐后,也不会将餐盘送到回收处,这给学校安保、保洁等都增加了负担。
事实上,高校对市民开放后带来的尴尬并非我市独有。
“这更像一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当满树樱花从眼前一直延伸至尽头,油然而生的是自豪感;但某天醒来,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被游客占领……”在“知乎”贴吧,以樱花闻名的武汉大学的一名学生这样描述着樱花节沦为“樱花劫”的感受。
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海滩地理位置,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同样饱受游客太多之苦。喧闹、采花、拥挤、偷盗等事件屡屡发生,因此有厦大学生在网上抱怨:为何要将大学办成“公园”?!
让高校头疼的不是人多 是参观过程中的行为陋习
“人们对知名大学的向往,是因为其背后的人文底蕴。”蔡敏表示,比如武大除了樱花,还有老斋舍、老图书馆等知名建筑,会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这也正是高校的公益价值。
然而,当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后勤资源被大量游客透支时,高校又如何应对?
记者了解到,2012年开始武汉大学便推出门票制,企图以20元/张的门票对客流量进行限制。但在去年首个樱花盛开的周末,依然有10万人涌入武大,一度导致周边交通瘫痪。
今年,武汉大学实施免费限量参观模式,需提前在网上进行预约——工作日限10000名校外人员预约入校,周末限20000人校外人员预约进校。此外,厦大、北大也实施了每天限制人流的方法,清华大学则在周一到周五禁止游客进入。
值得市民庆幸的是,我市高校大多并不准备采取“限游令”。
“川美没有围墙,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该校保卫处负责人也表示,“限游令”对川美来说并不适宜。“不过,今后学校可能会修建‘艺术围墙’,届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出台应对措施。”
“名校打拥堂,究其原因是优质高校资源太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邓爱民则表示,成为景点是社会对高校的一种认可,但由于这样的高校并不多,因此游客扎堆。“如果知名、美丽的大学更丰富,就不会出现这么拥挤的情况。”
“包容、开放是大学的应有之义,但开放包容不是肆意纵容。”蔡敏认为,真正让高校师生头疼的,不是人多,而是在参观过程中行为陋习带来的破坏。但与其“堵”,不如“疏”。高校可通过增加更多的志愿者、设置更多的指示牌进行引导服务等。“大学可以用自己的氛围、环境去影响、改变市民,让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
(777全讯白菜学生赵迎昭对此文亦有贡献。)
链接:
国外知名高校如何开放
英国高校大都是开放式的,但一些著名的建筑、景点需要买门票。 如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部分学院进去参观要收费。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方会定期组织开放日活动,由导游或学科教授讲解。
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大学“每周七天对外开放”,从不限制游客数量,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访客服务处”为参观者提供游览便利
本报道链接:http://m.cqrb.cn/cqrb/2016-03/30/012/content_55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