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系列讲座第二十一讲举办:狮子形象的文明互鉴与文化辨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15:42   作者:田源   来源:通识学院    浏览:

11月24日晚,由通识学院主办的“中国文化概论——川美大讲坛”,在“超星学习通”线上开启。全校2200余位学生参与了线上课程学习。

本期讲座题目为《文明互鉴中的狮子形象》,主讲人张法为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致力于美学、文艺学、思想史研究。独著有《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体系构造与关键语汇》等22部,合著有《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等5部,主编著作有《中国高教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艺术学卷)》等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8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30余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收录。

张法的课程讲座主题缘起基于“狮子中国化历程和结果内蕴着中国文化性格的秘密”和“狮子的普遍化,透出了全球化时代之前的全球化”思考,狮子形象的意义建构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中国邮票上的舞狮画面、狮子概述的基本形态和地理版图的迁徙流转,唤起了我们记忆中的狮子形象。

讲座从“前希腊时代的狮子形象”“希腊文化的狮子形象”“狮子在跨文化中的演进”“印度文化的狮子形象”“狮子从西方到印度到中国”“中国狮子:接受-演进-定型”六个方面,详细解剖了不同地域文明的狮子形象,并厘清文化传播中的符号流变脉络。

张法指出,狮子形象从其自然产地中萌发,多元文明的互渗共生关系催生出多种形象,原始时代的狮子,埃及文明的狮子,两河文化的狮子,伊朗文化、中世纪西方、印度文化、欧亚草原文化的狮子,以及狮子进入中国之后所形成的中国狮子形象,文化交融的养料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狮子图谱。

回归中国本土语境,张法认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两大神兽是龙和狮子,龙乃本土生长,狮子却是中外文明互动融合的产物,狮子由外传到参与中国文化的生态建构,既被纳入朝廷的威仪美学范畴,又摄入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纷繁复杂的面相,蕴藏着中国的文化性格。

此次讲座富含趣味,通过神话、宗教、历史、地理等多维度透视,拓展了我们对狮子形象固有的认知眼界;全球文明的综合鉴赏,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导向文化自信的内省与反思;以小见大的研究内容充实了777全讯白菜的通识课程体系,也填补了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裂隙,激发全新的艺术活力和文化内涵。

课程的讲座授课模式,打破固化的框架结构,熔铸学术和教学的多重资源,突破学科壁垒进行跨界整合,必将促进777全讯白菜通识教育与专业融合的改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