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重庆商报:川美正嬗变为创业沃土 微企带动全校10%学生就业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 09:10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
     提起777全讯白菜,你想到的肯定是“艺术家的摇篮”,但这样的认知显然out了。记者日前走进美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以下简称微创园),赫然发现,这些才子佳人的灵感正在绽放朵朵“金花”,艺术净土正在嬗变为创业沃土,“艺术家的摇篮”同样是“企业家的摇篮”!

  在大学城南路上,川美微创园格外显眼,用钢材管道焊接的大型招牌,张扬着园区的艺术个性。自2009年开办以来,这里已发展成为我市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基地。7000平方米的场地,被划分成一间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微型企业,动漫设计、画廊、创意陶艺、服装设计等在这里呼风唤雨,遍地开花。美院学生处副处长贾安东自豪地告诉商报记者,川美学生一共“画”出了145家微企,这些微企带动了1000多学生就业,占全校7000多学生的10%以上。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全国高校的1%和重庆高校的2%比例。

  A

  钱不是问题 新媒体设计主要靠创意

  刚进园区,记者就被一家公司的另类推广语吸引住了:团伙作案!推广语的副题解释了这家公司的定位:和小伙伴一起做出最好的广告设计方案。

  2011年,就读于川美新媒体系的王淼、杨文君拉上另外4名校友,一起成立了视觉创意工作室,踏上了创业之路,目标市场是平面设计。但由于平面设计市场已趋于饱和,一年多后工作室宣告失败。

  但创业的种子一旦落进梦想,就不会轻易湮灭。

  2013年8月,两个90后女孩拉上重庆大学一名学网络技术的哥们儿,再次扯起创业的旗帜。他们注册了卡特文化传播公司,将业务拓展到了视觉服务领域,手机APP制作、网页设计以及舞台设计等新领域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10万元注册资金从何而来?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的注册资金可以采取认缴制,5年之内,哪天凑足10万元,哪天都可以去验资。而且,这10万元中还包括了政府的3.6万元补助款。

  3个小伙伴堪称创业福将,他们总共只向家里借了两万多元,买了2台苹果电脑和一台服务器,新公司便开张了。

  新公司业务何来?靠全新创意吸引客户,靠节约成本感动客户。去年经朋友引荐,卡特公司为贵阳哟嘎迷笛音乐节设计了3D舞台方案。所谓3D舞台,就是用几层薄纱覆盖在脚手架上搭起的立体空间。演出时舞台对面的3D投影仪把视频投影到薄纱上,从而让整个舞台动起来,通过不断变换音浪和动画效果,让摇滚气氛不断升温。“这个仅花3万元搭起来的舞台,‘high翻’了6万摇滚迷,同时因为大大减少了设备投入,3D舞台比LED舞台的成本便宜了10倍多。”王淼给我们回放当时的演出视频,满脸自豪。由于3D舞台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今年龙湖与阳光100等大企业都找上门来,要求公司为他们的年会量身打造。

  由于这个新兴市场技术门槛比较高,需要熟悉视觉设计、空间设计、舞美设计、2D和3D动画设计、编程等多门技术,还得有独到的创意,这批美院的90后潇洒地走在了市场的前沿。从2013年8月公司成立至今,这个“团伙”创造了80万元营业额,公司利润超过40%。

  B

  泥巴长出勃勃商机 “淡定哥”优哉游哉把钱赚

  微创园里的一家“零玖陶吧”也颇有特色,经营模式是体验加售卖。店里摆满各色手工制作的茶杯、装饰品、花瓶等陶瓷工艺品,如果顾客感兴趣,还可以亲自动手DIY。

  店老板王旭东是个“淡定哥”,记者来访时,他正悠闲地坐在店里品茶,一副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样子。“就是想赚点生活费嘛。”王旭东的低调背后是精明。2012年本科毕业后,想要继续在母校考研的王旭东与同学于瑛豪筹了6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的3万元,注册了这家陶瓷公司。

  工作室里电动拉坯机、手动转盘、修坯工具、电窑等制陶工具一应俱全。为了制作大型陶艺,王旭东还在川美后山搭建了烧制窑。工作室里最吸引记者的是一堆堆泥巴,王旭东告诉记者,它们都身价不菲,来自我市荣昌、云南建水、江西景德镇,每吨价格在3000元之内,而来自江苏宜兴的,每公斤卖价高达20元!

  每天上午,王旭东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或动手DIY各种陶艺,或悠闲地喝喝茶,享受园区带来的艺术氛围。

  这样的节奏能抓住商机吗?看着王旭东慢吞吞的样子,记者不禁为他“着急”。王旭东又用慢吞吞的口吻给我们解开了他的商业机密。他说,平时店里没有顾客,他就会到市内各种茶叶市场去转转,向茶商推销茶具,并根据茶商的需求,制作定制茶具。为了满足高端人群需求,他还提供定制高端陶瓷礼品的服务。

  目前,这家店每月能有上万营业额,除了小店的收入,王旭东还走出重庆赚钱,四川内江火车站和云南昭通火车站的浮雕作品,都出自他的手。

  在企业家眼里,王旭东已是有身价的人了,江苏宜兴一老板开出20多万的年薪邀他前去工作,被他拒绝了。他说,他还要继续在川美边开店边把研究生读完,他要把手艺练好后再考虑其他选择。王旭东的眼睛看得更远。

  C

  定制服装店 从微创园开进大商场

  大学城龙湖U城汇聚了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生意最好的一家叫“几弋”。几弋的每一件衣服只有一两件样衣,每件衣服都由独立设计师设计,如果不合身,还可按照样板衣服定做,提前解决了顾客撞衫之忧,所以深受顾客青睐。

  几弋就是美院学生创业院里开出的一朵绚丽的金花。2009年,川美学生马信与另两名校友创立了几弋服装品牌。公司10万元注册资金的来源,同样是政府补贴3.6万元,自筹6.4万元。他们一边从网上淘衣服来店里卖,一边自己设计新款服装。由于样式新潮,生意很好,不到1年时间就回本了。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衣服销量大大好于淘宝款,于是决定走定制服装路线。

  通过微企园一年“孵化”,几个年轻人的“翅膀”硬了,决定离开母体独自飞翔。2012年7月,他们凑了30万元,把服装店搬到了龙湖U城。他们除了带领自己的设计师团队设计外,还采取四六分账模式,把设计外包给北京、上海等地的设计师们,请他们定期设计衣服。

  新潮的设计解决了衣服的“卖点”,“卖价”咋样?几弋的衣服大多采用进口面料,他们走高端品质卖中低端价格的路线。翻看店里的售价牌,几弋独立设计的冬装大多价位在500~1000元间,而夏装则在300~500元间。由于超高性价比,几弋服装店人流量甚至超过了大牌服装店。

  去年几弋营业额超过100万,利润达30%。解放碑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已向几弋递出橄榄枝,邀几弋入驻。“这说明了独立设计品牌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马信的言语透出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自信和冷静。

  面对市场大潮,川美学生的自信自强让我们刮目相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纵深

  专业对口帮扶有方

  川美爆发最强创业激情提起777全讯白菜,你想到的肯定是“艺术家的摇篮”,但这样的认知显然out了。记者日前走进美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以下简称微创园),赫然发现,这些才子佳人的灵感正在绽放朵朵“金花”,艺术净土正在嬗变为创业沃土,“艺术家的摇篮”同样是“企业家的摇篮”!

  在大学城南路上,川美微创园格外显眼,用钢材管道焊接的大型招牌,张扬着园区的艺术个性。自2009年开办以来,这里已发展成为我市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基地。7000平方米的场地,被划分成一间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微型企业,动漫设计、画廊、创意陶艺、服装设计等在这里呼风唤雨,遍地开花。美院学生处副处长贾安东自豪地告诉商报记者,川美学生一共“画”出了145家微企,这些微企带动了1000多学生就业,占全校7000多学生的10%以上。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全国高校的1%和重庆高校的2%比例。

  A

  钱不是问题 新媒体设计主要靠创意

  刚进园区,记者就被一家公司的另类推广语吸引住了:团伙作案!推广语的副题解释了这家公司的定位:和小伙伴一起做出最好的广告设计方案。

  2011年,就读于川美新媒体系的王淼、杨文君拉上另外4名校友,一起成立了视觉创意工作室,踏上了创业之路,目标市场是平面设计。但由于平面设计市场已趋于饱和,一年多后工作室宣告失败。

  但创业的种子一旦落进梦想,就不会轻易湮灭。

  2013年8月,两个90后女孩拉上重庆大学一名学网络技术的哥们儿,再次扯起创业的旗帜。他们注册了卡特文化传播公司,将业务拓展到了视觉服务领域,手机APP制作、网页设计以及舞台设计等新领域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10万元注册资金从何而来?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的注册资金可以采取认缴制,5年之内,哪天凑足10万元,哪天都可以去验资。而且,这10万元中还包括了政府的3.6万元补助款。

  3个小伙伴堪称创业福将,他们总共只向家里借了两万多元,买了2台苹果电脑和一台服务器,新公司便开张了。

  新公司业务何来?靠全新创意吸引客户,靠节约成本感动客户。去年经朋友引荐,卡特公司为贵阳哟嘎迷笛音乐节设计了3D舞台方案。所谓3D舞台,就是用几层薄纱覆盖在脚手架上搭起的立体空间。演出时舞台对面的3D投影仪把视频投影到薄纱上,从而让整个舞台动起来,通过不断变换音浪和动画效果,让摇滚气氛不断升温。“这个仅花3万元搭起来的舞台,‘high翻’了6万摇滚迷,同时因为大大减少了设备投入,3D舞台比LED舞台的成本便宜了10倍多。”王淼给我们回放当时的演出视频,满脸自豪。由于3D舞台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今年龙湖与阳光100等大企业都找上门来,要求公司为他们的年会量身打造。

  由于这个新兴市场技术门槛比较高,需要熟悉视觉设计、空间设计、舞美设计、2D和3D动画设计、编程等多门技术,还得有独到的创意,这批美院的90后潇洒地走在了市场的前沿。从2013年8月公司成立至今,这个“团伙”创造了80万元营业额,公司利润超过40%。

  B

  泥巴长出勃勃商机 “淡定哥”优哉游哉把钱赚

  微创园里的一家“零玖陶吧”也颇有特色,经营模式是体验加售卖。店里摆满各色手工制作的茶杯、装饰品、花瓶等陶瓷工艺品,如果顾客感兴趣,还可以亲自动手DIY。

  店老板王旭东是个“淡定哥”,记者来访时,他正悠闲地坐在店里品茶,一副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样子。“就是想赚点生活费嘛。”王旭东的低调背后是精明。2012年本科毕业后,想要继续在母校考研的王旭东与同学于瑛豪筹了6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的3万元,注册了这家陶瓷公司。

  工作室里电动拉坯机、手动转盘、修坯工具、电窑等制陶工具一应俱全。为了制作大型陶艺,王旭东还在川美后山搭建了烧制窑。工作室里最吸引记者的是一堆堆泥巴,王旭东告诉记者,它们都身价不菲,来自我市荣昌、云南建水、江西景德镇,每吨价格在3000元之内,而来自江苏宜兴的,每公斤卖价高达20元!

  每天上午,王旭东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或动手DIY各种陶艺,或悠闲地喝喝茶,享受园区带来的艺术氛围。

  这样的节奏能抓住商机吗?看着王旭东慢吞吞的样子,记者不禁为他“着急”。王旭东又用慢吞吞的口吻给我们解开了他的商业机密。他说,平时店里没有顾客,他就会到市内各种茶叶市场去转转,向茶商推销茶具,并根据茶商的需求,制作定制茶具。为了满足高端人群需求,他还提供定制高端陶瓷礼品的服务。

  目前,这家店每月能有上万营业额,除了小店的收入,王旭东还走出重庆赚钱,四川内江火车站和云南昭通火车站的浮雕作品,都出自他的手。

  在企业家眼里,王旭东已是有身价的人了,江苏宜兴一老板开出20多万的年薪邀他前去工作,被他拒绝了。他说,他还要继续在川美边开店边把研究生读完,他要把手艺练好后再考虑其他选择。王旭东的眼睛看得更远。

  C

  定制服装店 从微创园开进大商场

  大学城龙湖U城汇聚了众多知名服装品牌,生意最好的一家叫“几弋”。几弋的每一件衣服只有一两件样衣,每件衣服都由独立设计师设计,如果不合身,还可按照样板衣服定做,提前解决了顾客撞衫之忧,所以深受顾客青睐。

  几弋就是美院学生创业院里开出的一朵绚丽的金花。2009年,川美学生马信与另两名校友创立了几弋服装品牌。公司10万元注册资金的来源,同样是政府补贴3.6万元,自筹6.4万元。他们一边从网上淘衣服来店里卖,一边自己设计新款服装。由于样式新潮,生意很好,不到1年时间就回本了。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衣服销量大大好于淘宝款,于是决定走定制服装路线。

  通过微企园一年“孵化”,几个年轻人的“翅膀”硬了,决定离开母体独自飞翔。2012年7月,他们凑了30万元,把服装店搬到了龙湖U城。他们除了带领自己的设计师团队设计外,还采取四六分账模式,把设计外包给北京、上海等地的设计师们,请他们定期设计衣服。

  新潮的设计解决了衣服的“卖点”,“卖价”咋样?几弋的衣服大多采用进口面料,他们走高端品质卖中低端价格的路线。翻看店里的售价牌,几弋独立设计的冬装大多价位在500~1000元间,而夏装则在300~500元间。由于超高性价比,几弋服装店人流量甚至超过了大牌服装店。

  去年几弋营业额超过100万,利润达30%。解放碑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已向几弋递出橄榄枝,邀几弋入驻。“这说明了独立设计品牌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马信的言语透出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自信和冷静。

  面对市场大潮,川美学生的自信自强让我们刮目相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纵深

  专业对口帮扶有方

  川美爆发最强创业激情

  川美微创园2009年成立,2011年被授予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如今已形成产业特色,培育了70余个孵化团队,145家微型企业,实现产值3500万元。孵化团队成功率达70%以上,注册微型企业存活率达85%以上。川美学生处副处长贾安东介绍,目前川美微创园已“一房难求”,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川美学生正迸发出“史上最强”创业激情。

  川美微创园的成功来自何处?

  贾安东介绍,学校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针对刚入学的大一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教育;针对大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教育。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创业孵化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团队、选项目以及开拓市场。针对大四学生及研究生,进行开业指导,做好国家政策的解释、宣传和落地。

  学校对学生创业一向坚持以创业补充学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导向。首先要求学生把创业变成解决生计的手段,而不是搞着玩,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创业与事业相结合,要求创业者必须站在引领社会潮流、实现科技与艺术发展的高度,进行长远规划,而不是跟“小学生”抢饭碗。第三,要求学生创业与学业挂钩,依托专业技能进行创业,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学习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知识。

    商报记者 禄兴明 张宇

  实习生 高维微  川美微创园2009年成立,2011年被授予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如今已形成产业特色,培育了70余个孵化团队,145家微型企业,实现产值3500万元。孵化团队成功率达70%以上,注册微型企业存活率达85%以上。川美学生处副处长贾安东介绍,目前川美微创园已“一房难求”,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川美学生正迸发出“史上最强”创业激情。

  川美微创园的成功来自何处?

  贾安东介绍,学校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针对刚入学的大一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基本意识教育;针对大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教育。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创业孵化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团队、选项目以及开拓市场。针对大四学生及研究生,进行开业指导,做好国家政策的解释、宣传和落地。

  学校对学生创业一向坚持以创业补充学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导向。首先要求学生把创业变成解决生计的手段,而不是搞着玩,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创业与事业相结合,要求创业者必须站在引领社会潮流、实现科技与艺术发展的高度,进行长远规划,而不是跟“小学生”抢饭碗。第三,要求学生创业与学业挂钩,依托专业技能进行创业,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学习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知识。

    来源:重庆商报  商报记者 禄兴明 张宇  实习生 高维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