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以育人为本,在专业美术院校,公共课教学部在人才培养中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公共课教学部的老师们以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公共课教学部承担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追求的核心目标即是以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夯实学生的人文根基和基本素养并由此使其专业发展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由此我们和其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并以国际化为核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理解,未来社会的艺术拔尖人才需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毕竟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视野的狭窄是不容接受的局限,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语培训班,但高水平的英语交流能力将是一种必须。
我们理解,没有坚实而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的根基,所谓的才气、灵感将转瞬即逝,没有思想和精神境界的人,一定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无缘。
我们理解,那种中规中矩,在过去的艺术经验中亦步亦趋的所谓好学生,未必能够在艺术探索中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只有那种敢于冒险,独立而睿智的个体才有机会在艺术的荆棘之地踏出道路。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将英语交流能力、艺术人文基础和艺术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的基本内容。我们坚信:唯有去夯实成为艺术拔尖人才的基础,去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坚定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超越追求个人成功的狭隘胸襟,真正能够贡献于中国未来的艺术拔尖人才才有可能在他们中孕育、萌芽、成长而最终成为脊柱与栋梁。
艺术拔尖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人的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广博的学识是成才的根基。我们坚持认为,学生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积淀将是其未来成长的关键性要素,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主要基于通识教育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智,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明确其使命,逐渐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对艺术人文经典的潜心研读和体会,并以此形成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敏锐性。这注定不是一条短平快的捷径,我们不认为以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集中到少数学生身上是培养艺术拔尖人才的不二法门。我们不承诺在短期内显示出炫目的成绩,我们也无意于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我们谨以对教育的理解和知识人的良知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共同去成长。我们没有所谓豪华的师资阵容和明星效应,但我们的团队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不乏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
所谓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并不在于找到一种教育的炼金术让更多的人才马上脱颖而出。它真正的价值或许正是在于让参与的学生认识到,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你必须更加坚忍不拔,更加主动,并且放弃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真正学会脚踏实地。我们希望选拔那些立志在艺术之路上艰辛跋涉的探险者同行。
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新媒体网络与信息可视化的飞速发展为创新型教育实践带来契机。为了推进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努力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化发展与艺术教育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路径,公共课教学部率先实施“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培养计划”。从
2012 年 10 月第一期实验班开始,实验班已经走过了 5 年多的历程。作为项目的发起者,感谢曾经一起共事的老师们鼎力支持与坚守,感谢一期期学员们的投入与拼搏。我们一起见证了实验班从蹒跚学步到意气风发的成长,也见证了同学们在实验班的破茧化蝶,离开母校去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犹如初春枝头的蓓蕾与幼芽,今天她给我们无限美好的春色,我们相信, 明天她会回报我们丰硕的金秋。
我的十三年肖红
在777全讯白菜执教十三年,从一位怀揣教育理想和憧憬的新手教师,到一位熟谙艺术学生学习现状、需求和困惑的教学团队负责人,十三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看到了艺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专业老师们,对于语言学习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及、求之而不得的无奈与企盼。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院校学生的需求,那究竟该怎样有效的将英语与艺术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究竟哪种方式才能帮助这些希望能在国际化艺术舞台上发声的莘莘学子们呢?这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一届届学生的迎来又送走,总希望他们能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我常在研读各种艺术类文献和语言类教学理论之后,绞尽脑汁地
设计了各种教学活动和任务,目的就是希望能从一次次教学实验中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和教学的模式:
EGP( 通用英语教学 )、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实践性艺术活动(美术馆实践课程)、学术素养培养(数据库信息检索课程)、研究方法拓展(论文写作规范训练)等等。十三年的不断尝试, 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我总结出了一套套不同类别的教学模式,以针对不同专业性质(造型类、设计类、理论类)的学生特点来进行有效契合。但十三年的探索之路,也让我留下了很多遗憾:有很多学生在两年的本科学习之后,语言工具并不能真正在专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有的学生兴致盎然而来,却喃喃失望而归,皆因在整齐划一的全班性整体教学进度下,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的主题很适合实地观摩学习,但受限于教学管理、班级规模、场地空间等限制,分批分段、压缩时间压缩内容的应对之策后,实际的教学便变得索然无味了。环顾四周看看跟我同在一个战壕里的同事们,情景大多如此,实在感叹良多!总想做点什么,找一块试验田,尝试突破一下呢?
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艺术领域也在经历着国际化的进程。一方面,中国的艺术圈在不断地学习西方艺术理论和观念技巧;另一方面,很多中国艺术家、艺术品也通过展览、交流、贸易等方式走向了世界各地。而这,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国际交流趋势。全球化的走向对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当前中国的艺术圈里, 迫切需要既拥有艺术才华,又精通国际交流规则和熟悉跨文化语境的复合型人才, 以实现我们与国际艺术的接轨。而高等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在教授英语技巧的同时,也为学生建设了全面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拓展国际
的视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这样人人谈国际交流,人人谈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背景下,遗憾地是,目前我们大部分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局限和教学困境。
局限之一:艺术类学生,在其专业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重技艺,轻理论”的观念和考试选拔的 倾向引导,导致了艺术院校学生在迈入大学门槛时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学习兴趣偏向和态度偏向。这种偏向,使得大学期间的通识课教学历年来成为了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的短板,理论上的“重要性”之言论与现实中的“不重要” 之观点的冲突,其尴尬境地众人知晓,却无法有效解决。
这便导致了教与学的冲突,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已有水平差异较大,在对学生英语高考成绩的连续跟踪分析后,发
们做了许多研究,了解到我国有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改革,形成了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拔尖班、实验班或某一特色专业等平台形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突破传统教学,提倡学生参与艺术研究活动 ,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等多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现历年有半数左右的新生高考分数为及格线以下,而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英语成绩能在良好的等级以上(按照80 分以上为良好测算)。因此,就给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等
级和水平设定的,但是我们教学对象却是参差不齐,有的具有了大学水平,有的却只有初中水平,有的甚至是从 26 个字母开始的小学水平。这种教与学水平的冲突,无疑造成了许多教学双方的不适应、不对接以及相互埋怨。因此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便是每个艺术院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局限之二: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别于普通大学生,很多研究都指出了艺术生的学习特征,概括而言有四个方面:
(1)思想活跃创造力强,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2)追求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淡漠;(3)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功底薄弱 ;(4)价值取向日趋务实,身心需求趋向多元。这种心理认知的独特性,对于专业学习是大大有益的,
实验班的实验
我们反复思索的重点。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所具备的各项教育优势条件,例如:丰富的教育资源、齐全的
学科门类、优秀的教师队伍、自由的学术氛围等,艺术院校这类专业院校在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道路上起步较晚,特别表现在目前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是较为缺乏的。因此在现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框架下,创设个性化培养方案、探索小规模精英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无疑是解决艺术教育中的个体经验与普识规律相矛盾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认知架构下,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能为学校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出点什么呢?这一疑问,在我们创建“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成为了
然而对于以文本和规范为依托的语言学学习而言,艺术类学生却遗憾地展现出认知弱项和兴趣欠缺等学习能力的不匹配性。
局限之二所对应的困境也十分明显: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借鉴其他综合性院校的有效可行理论和案例,逻辑抽象的大学语言教学方式必须要调整。然而,目前国内各个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教育的普适性原则,与综合性院校是大致相同的,仍然按照普通类大学英语选材和传统教学模式(词汇、主题导入、课文分析、语言点学习)来进行, 而这种课堂的吸引力显然是不能符合上述艺术生的学习特点的。当然,这里的困境也还有大环境的影响,例如师资教室等局限,无法实现小班授课,课程安排很难实现实践型教学,多为课堂书本教学等等。
局限之处还有诸如艺术院校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已有水平、课程设置及考核等多方面,但是上述这两条是最主要的,也是我们教师无法仅仅依靠调整个人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理念等就能通过普通教学班级的教学实践寻找到解决之道的。
在此项目中,首次对艺术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与素养进行了定义,并实施体系化培养的实验教学项目,它是针对当前
艺术交流中的现实需求而提出的。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生活交流的快速发展,艺术国际化的趋势更加突出,许多艺术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生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但由于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没有针对学生专门进行国际艺术交流方面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创作交流仅仅止步于国内范围, 未能将我国当代的艺术创作、艺术理念和思潮广泛积极地介绍到国外,也未能与国际众多艺术活动接轨,将国外的艺术资讯带回国内。而有的学生即使欣喜地获得了一些国际艺术交流机会,却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而往往未能较为全面有效地展示中国艺术者的风采,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我国艺术的国际化进程。面对这种学生需求与教学支持的供不应求的冲突现实,我们认为,以我们英语的语言学科,结合全校各个艺术专业,在777全讯白菜创建实施“国际 化艺术拔尖人才”项目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既有专业的艺术知识,又有高水平的语言交流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在以后的国际交流中才不会被淘汰。而对于艺术生来说,个性化的语言教学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被书本禁锢, 开放性的教与学,能让他们树立新的认知与学习态度。
关于特色教学的探索与学习
探索艺术类高等院校特色教学,特别是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教学的念头一直在我的心里酝酿。怎样在艺术的多元化、实验性与学院教育的经典性、规律性的矛盾之间,找到一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方式,能让局限得以突破,困境得以改善? 带着这一思考,我们一帮勇于探索的英语教师们,在一次次的交谈讨论中,在时任公共课部主任陈德洪老师的鼓励和指引下,试着以“艺术、国际化、交流、实用” 等为关键词,论证了一个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的,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和优势的,契合学校“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下文简称实验班)”的初步方案。
这条路
或许能走通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是在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 秉承了艺术院校“艺术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而创设的。该项目希望能打通学生的语言障碍,让艺术生在熟悉全球通行的艺术交流规范的前提下,能在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行业交流和艺术对外宣传,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艺术人才。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目前此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校内师生、国内其他艺术院校教学同仁的肯定。
拔尖人才的培养理念并非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从 2010 起,教育部就正式启动了“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在部分学科率先试点,开设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随着“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试点 拓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拔尖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在这个大背景下,我
2012 年 10 月,在两个多月的筹划下,实验班开始了招生运营。这是我们回溯实验班发展历程最初的时间节点。回想起国际化实验班创建之初,应了那句谚语“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拔尖人才项目的成立是仅凭老师对教学创新的一腔热血和探索研究的精神,没有学校的经费支持,没有的政策保障,但我们却依旧
不仅仅是以语言培养为目标,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的多元化培养,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高难度、多维度、重实践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创新性教学及管理模式为支撑的“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培养平台。 兼备人文艺术精神与理性思辨能力的优秀学生,同时是一个怀开放共融之态度、有积极竞争之精神的优秀师资队伍。于是,在这样一个思维与理念的引导下,“英语拔尖人才实验班”再次改名“国际化拔尖人才实验班”。
在此思路下,实验班运作初期,就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艺术规则、适应对外开放的国际 化艺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英语教育和艺术专业扩展相结合的选拔和培训机制,来培养一批国际化的艺术创新人才,使之在国际交流和学校办学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课程方案制定、教学团队组建、实验班宣传、教学管理规范的讨论等多项工作,开始正式迈出了拔尖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招生授课。
艰难探索
积极地投入到了这个创新性教学的改革项目中。
当时的满腔热情决定要在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具体怎么改革?改到什么程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等等的问题,却没有答案。毕竟在这之前,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对于艺术生的通识课程类教学改革,尤其是搭建英语
什么样的学生
是我们想要的
但学生的遴选工作并不容易。基于学校通识课程部门的学生对象大而全的特点,
我们公共课实验班的选拔能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专业在选拔精英学生时的局限性和单一偏颇性,所选学生囊括了造型、设计、史论等全校所有专业。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短板。优势在于这是全校唯一的跨学科平台,能有更大开放度、
语言、跨文化交际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是缺乏参考范例的。从文献研究中,能看到同行们对于这个问题都在进行思索,也有部分老师用某个英语课程或是某个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做了一些小型的教学改革实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建议。同时,我也关注到,在少数从整体宏观出发的大规模教学改革研究中, 多数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其中多以分级教学、采用有针对性教材、或者增加课堂活动等
更有效整合各学科资源;而劣势却是学生团队的专业性不突出、培养成果认定困
难,同时还有团队组建和磨合的难度系数也更高。
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团队组建,我们要考虑多方因素,有英语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专业素养、发展规划以及全校专业的涵盖等。要想让实验班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
建议为突破口来探索艺术类大学生的通识英语课程改革。而这些,与我们创建实验班的初衷并不相符,参考借鉴有限。我们的这一尝试,可以说是历史性的,是开创先河的,同时也是举步维艰、且行且思的。
我们希望进行精英化、个性化的教学尝试,探索在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化、国际化”这些关键词不 断冲击我们艺术的教育和创作的现状下,语言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如何能恰当地融入专业教育中,有效地提升艺术专业教育。其实,这个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创想也并非我们实验班老师的灵光乍现,而是来源于777全讯白菜多年来从上至下,一直在思考和推进的各项艺术教育的改革措施的引领。777全讯白菜张杰副校长,多次在与我们公共课老师座谈时指出:当前中国的艺术教育,其“当代性”是教育国际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张 院长对于当代性从三个维度予以了考量:一是要关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态势和状态;二是要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转型时期的需求;三是要考量现有的中国艺术教育所拥有的中外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这其中,第一个定位就是对于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态势的掌握,而这离不开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本领。由此,我们抓住“需求”这一关 键词,来创设和开发实验班的课程。
在此思路下,我们的第一个实验班开始运行了,我们取名为“英语实验班”。由我们公共课英语教研室的部分老师 组建的教学团队,承担这个小试验田的教学改革项目,主要探索英语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的融合。在实践与探索中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语言相契合的能力,通过英语教育和专业扩展相结合的选培训机制,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运行一年后,由于学校全面推行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这支小规模的“游击队”被纳入了“正规军”的编制, 有政策支持,有经费保障,有名有姓有归属了,于是我们“英语实验班”改名为了“英语拔尖人才实验班”。在接下来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对实验班的概念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作为一个艺术院校拔尖人才的培养项目,我们的教学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班里能有较强的团队归属感,有 1+1>2 的团队
跨专业合作优势的展现,首先,就要制定好选拔的标准。“笔试+ 面试,英语 + 专业”,在此总框架下,我们逐一 细化了招生选拔的各项指标,从英语的阅读、写作和日常交际,艺术素养的积淀,以及学术生涯规划等进行全面筛选和考查,在一轮轮的选拔之后,最后确定了20 人左右的学生团队作为实验班培养对象。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中, 我们还引入了动态管理机制,即优胜劣汰的淘汰制,以及部门提供奖学金的奖励机制来激励和规范该实验班课程和教学的管理。
学校制度
保证教学探索
从无到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且没有能够借鉴学习的范例。精诚所至,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断寻找了适合实验班的教学模式。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种进步,都是教学的一种完善。这都为之后实验班教学打下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实验班的成果得到了肯定,2013 年 6 月 4 日,学校下发了《777全讯白菜本科学生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在全校进行实验班的推广,同时开设了国画实验班、版画实验班、设计实验班、雕塑实验班等特色教学班级。
在以英语为主题的实验班模式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且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科创办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项目
国际化视野下艺术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艺术生的语言培训和专业发展探索了一条结合之路。同时,该模式也很好地回应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能学以致用,积极推动了与国际艺术的交流合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项目”的宗旨是希望通过英语教育和专业扩展相结合 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创新人才,实现因材施教,充
了教学场地,由英语老师和专业教师,或是外籍艺术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带领学生,参与到活动策划、工作坊合作、学术翻译等真实任务中,这种真实任务能够最大限度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例如:外宾来校的校园导览 (campus tour);与来渝的驻留艺术家共同开展“走进巴蜀文化”等艺术创作工作坊;川美毕业展艺术作品的国际推介;参与“器空间”“十方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国际交流项目的实践活动; 参与校内其他艺术专业外籍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担任翻译,参与艺术类杂志,例如《当代美术家》的稿件编译工作, 并有多个稿件发表。
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发展潜力,使学生在国际交流和学校办学的国际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和造就复合型、高层次、具有国际艺术视野和艺术交流能力,适应对外开放的国际化艺术人才。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多维度、重实践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创新性教学及管理模式为支撑的“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 培养平台。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确立了拔尖人才培养定位之后,建设教学团队是保障实施的关键步骤。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777全讯白菜国际化实验班的教学团队采取了以语言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的混合型组建方式(同时也划分了常任教师和临聘教师的两种编制),以英语教师和具有留学经历的艺术教师为课程模式的授课主体,以外籍英语教师及外籍艺术家为实践工
在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目标定位,教学团队建设以及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便有了可操作
性。但是,教学的运行还需要有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因此,777全讯白菜国际化实验班也设立了相应的选拔管理机制。该实验班采取单独编班,单独授课,优胜劣汰的机制,实行灵活的动态管理模式。实验班以研讨和专题讲课的课堂教学, 与项目合作的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艺术英语强化训练和国际艺术交流和研究的培训。同时,实验班采取班导师负责制,由专任教师担任班导师,负责该实验班全部课程的协调以及学生实践的安排,搭建起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桥梁。实验班采用校内二次选拔的方式在全校范围跨专业招生,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采取英语技能和专业认知相结合的多途径、多形式考核筛选,同时采用学期期末淘汰制,进行班级成员的动态优化管理。
作坊模式的授课主体。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体现了复合型、实践型的特点。
(三)课程体系的架构
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落实在课程体系框架上,课程体系的架构是重中之重。没有创新的课程体系,就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国际化实验班课程体系框架的设计是基于英语教育的特点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需求两个方面, 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框架,构建以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体系”所组成的国际化拔尖 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理论课程体系是以服务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英语基本能力为主线,构架出适合艺术领域应用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结构。 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基本技能侧重听、说方面
因材施教:
学生档案的建立
————
拔尖人才培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一样的个性特点和专业领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相对应的档案袋。通过他们的自我评述和简介,来了解他们的特点, 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实验班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实验班成立之初学员来自大二与大三两个年级,但在教学中发现,大三学生专业学习非常忙碌,课程安排多有冲突,这对探索式的实验班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吸取第一年的经验后,第二年招生设置为了大一与大二的学生,而在实施教学中, 同样存在问题:两个年级的接受程度相差较大,大一新生还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与积累,这导致实验班教学无法进行一个更好的尝试。在反馈摸索和总结后,我
的口头交流实践训练,同时结合艺术院校学生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按照多维度、个性化、模块化设置相关的艺术
英语课程。理论课程的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课程采用知识点讲授和学生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例如艺术翻译,该课程将英语翻译技能的知识点与艺术专业知识点相结合,讲练结合,建构起学生对于艺术文本翻译特点的认知。此类讲授型课程还包括艺术品赏析、中外文化导读、跨文化交际、全球视野与艺术创新思维、艺术生涯规划、西方当代文化思潮等。还有的课程则是采用老师引入、设置模拟任务、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例如美术英语口语,该课程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反复训练,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类专业的常用术语和句型。此类讨论型课程还包括交际口语、艺术类电子实务英语等,
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学生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出发,以增强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为重点,基于“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理念,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了真实语境、真实任务中。此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将学校及重庆市各种国际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现场作为们认为大二学生是最适合实验班教学的年级。相比较大一与大三,大二学生已经有比大一学生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不用面对大三学生繁重专业课的压力,正好是一个有想法、代深入、可拓展的教学对象。
不仅是年级的选取有考量,对于招收学生的专业,我们实验班在选拔时也是仔细斟酌,为的是达到建立涵盖全校各大类专业的跨学科平台的宗旨。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专业分为三大版块:理论类;造型类;设计类,并且建立了详细的学生档案,根据每个大类下的不同专业特点,实现因材施教。如理论类学生,其较深的学术功底可对接专业的学术翻译;造型类学生,主要进行艺术交流、作品阐释以及国际艺术展览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而设计类学生则是在安排接触国外设计类理论阅读的同时,结合驻留艺术家的工作坊实践活动。总体来说,力求做到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提供发展潜力的平台,扩展其国际视野。
探索:新课程
框架的建立
————
可参考的课程设置。
艺术是对美的追求的载体,英语是获取外部信息的语言载体,两者知识体系相差甚远,艺术和英语似乎成为不可能发生反应的两部分。英语课程对于艺术教育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普遍看法造成了艺术专业英语学习的瓶颈现状。在国际文化交融大背景下,多种语言的学习已成为基本技能,同时西方艺术的绝对地位更明确了英语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为了攻克本校学生专业英语薄弱的问题,我们开始进行了探索。实验班实行四学期授课制,以研讨和专题讲课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英语强化训练和艺术领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训。这次探索是四川美院为了艺术教育与英语教育更加有效结合而迈开的全新一步,同时,这次尝试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属于首创,因此国内并没有
实验班从英语教育的特点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拟构建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两大体系”所组成的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
理论教学体系是以英语基本理论知识点为主线,构架保证高层次英语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知识点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课程的设置基本依托于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技能,同时结合艺术院校学生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按照多维度、个性化、模块化要求设置相关的艺术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艺术交流上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是以国际艺术交流的要求为主线,构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出发,以增强学生动嘴能力、动笔能力为重点,基于“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理念,设置相应的国际艺术交流的实践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此作 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并使学生获得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的机会。
优化: 新课程
设置的完善
|
|
|
1 |
艺术品中的希腊罗马神话 |
本课程以外国美术史中与希腊罗马神话相关的艺术品为依托,采取图文结合的讲解方式,对希腊罗马神话的整体脉络和重要故事加以介绍,并最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希腊罗马神话的整体脉络及重要内容,并能较准确地解读与希腊罗马神话相关的艺术作品。 |
2 |
跨文化交际 |
本课程通过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 和理解力,进而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对比和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系统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3 |
英语写作 |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常用作文写作。常用应用文写作(求职信,商务往来信函、通知等),汇报数据、工作流程类作文以及报告类和议论类作文写作。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并为出国雅思培训奠定 基础。 |
4 |
英语阅读 |
以雅思阅读为模型,给学生讲解不同类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快速读懂材料的能力。 |
5 |
西方艺术流派 研究及大师作品赏析 |
本课程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线,专题研究各时期西方艺术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旨在丰富艺术类学生理论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听说并重,以视觉欣赏和讲解、讨论为主,中英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力和运用英语进行基本艺术交流的实践能力。 |
6 |
高级口语 |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涉及中美文化知识对比,如日常生活习惯, 节假日风俗传统等,以此为话题来训练学生的口语,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了解美国文化。 |
7 |
艺术翻译 |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形态及其组合方式,达到对语言的宏观而又根本的了解。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并用之来指导和实践专业资料的英汉互译, 进入一个学习英语的新的高度。 |
8 |
艺术类电子商务实务 |
本课程选择互联网中富有影响和特色的艺术类网站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学习的素材,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并能使用艺术类的英文电子商务网站。本课程希望能在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和商务英语表述方式的同时,还可以在体验网站功能过程中,了解国外艺术类电子商务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
实验班建设初期所开设的课程有:英语阅读技能强化、实用英语写作、交际口语、中外文化导读、美术英语口语、美术作品英文解析、艺术翻译、艺术生涯规划。从初期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更多的还是依托于语言类训练,主要以语言类课程主体拓展后结合艺术主题或艺术类材料进行课程打造。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完善, 这其中包含了课程运行中的实际教学评估、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教师的在各自钻研的艺术专业领域的进修和提升,课程体系在逐渐从语言主体向语言 + 艺术, 再到艺术+ 语言的过度和转化。这是一个由初创到完善的优化过程,不断调整后, 在 2015 年更新了课程清单:
经过了首创之路的开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实验班的课程设置也仍在逐渐完整,并成为其他高校的“明鉴”——广西艺术学院来到我校进行“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至 2017 年为止,实验班得到了全新的课程清单:
1 |
美术英语实用口语 |
本课程将对绘画、雕塑、建筑、影视、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及时尚等方面提供基础英语词汇,和若干材料真实、语言鲜活的对话及访谈,大面积集中地进行语言输入,并引导学生对典型的艺术思潮、流派、艺术家及设计新动态进行思考和讨论,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打造他们自信流畅地谈论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 |
2 |
跨文化交际 |
本课程通过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进而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对比和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系统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3 |
创意思维与实践 |
以工作坊形式,开展与国外艺术家的实践课程,以“创新思维”为主题,试图通过其具体表现形 式之一——平面广告创意这一切入点,尝试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关于“创新思维”的各个概念 与实施环节。 |
4 |
二十世纪西方美术 |
本课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二十世纪西方美术的主要特征、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借以消除学生阅读美术英文原著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进行原著的阅读,最终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如何用英语阐释和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作品。 |
5 |
世界艺术之都 |
本课程是对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五大文化名城的“导读”(Introduction)。每节课设有“文化导读”,即对与该城市相关的文化事件的介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赏析。同时,精选阅读和听力材料,串联起罗马、佛罗伦萨、伦敦、巴黎、纽约的人文风情。 |
6 |
艺术翻译 |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形态及其组合方式,达到对语言的宏观而又根本的了解。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并用之来指导和实践专业资料的英汉互译, 进入一个学习英语的新的高度。 |
7 |
雅思基础阅读 |
从综合能力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希望经过该阅读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增强自对雅思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并能快速从文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并学会对相关话题的思辨能力。 |
原有教学设置逐渐调整后,保留有效课程、淘汰效果不佳的课程、不断进行新课程的尝试,得到了现在创设出来比较好的教学与实践的培养方案。
调整的课程,例如肖红老师的“艺术类电子实务英语”课程,该课程由讲述 + 实践操作组成,而重点是在操作环节。由于课程的概述内容较为单薄,而操作性实践由于学生的不同专业,无法整体概括描述,只能一对一讲解,因此该课在运作方式上以课程形式来实施就显得不太恰当,于是在后来的实验班教学设置中,该课程改为了讲座类的教学安排,重点放在观念导入、方法示范,而具体操作过程的实战则留给学生自主探索。 保留和更新之
1.初设之由:跨文化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个新词,可实际上,当下文化差异现象纷呈,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随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高,全球化增加了各国之间的交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产物。如今的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教会学生准确运用英语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体验并且熟知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有效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本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是想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了 解中外以及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艺术专业英语教育上的一次挑战和尝试。
2.“分享式课堂”的设计
当前的课堂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要从被动到主动。学生要自主,要张扬个性,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是课堂的核心, 教师是聆听者和助学者,更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的建立者。在这里,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交流、分享他们对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短短几周,我们在一起实现的是“合作交流、思维碰撞”。分享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产生成就感,也有助于平等、民主、自由课堂文化的形成。
实验班的学生是通过考核选拨出来的,本就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全英语教学。在教学中,第一次课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进入这门课程。以后几周的课程以鼓励学生参与为主来进行。学生的参与形式主要是分组讨论、制作PPT 在课堂展示分享、情景小游戏等等。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分享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和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敏锐地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下建立文化敏感意识。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以开放心态客观、理性地看待不同文化,尊重和珍惜文化差异,以欣赏的态度学会认识和利用它来创造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机遇。
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文化”及“跨文化”自身的概念,选取了五个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及展示,分别是:中西方建筑对比、中西方取名习俗对比、中西方审美差异、中西方音乐对比、中西方绘画对比。
第二阶段,通过对以上五个主题分析讨论后,进一步提炼出“生命中最美的瞬间”和“文化造就了我”这两个方向让学生进行个人阐述。
第三阶段,学生将根据前两个阶段分享所得,将第二阶段两个方向的成果汇分别编为两本书籍。
分享式学习就是要培养凸显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团队合作能够快速整合每个人的力量,这种方式能够均衡能力且具有高效性。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有个人分享,也有小组合作,既鼓励了学生保留个人的独到见解,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果实累累:微课视频的制作和两本书籍的编撰
本课程将学生所做的“中西方姓名差异”的分享内容进行整理,制作成了微课“中西方文化差异 -- 关于姓名”;同时,本课程也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最终以学生自行设计和编辑两本书作为对本课程的总结, 这两本书均是由学生自己安排主编、版式设计,分别是《“生命中最美的瞬间”作品集》和《“文化造就了我”作品集》。1)微课“中西方文化差异 -- 关于姓名”:微课视频选取的是本门课程中的一个主题进行制作。微课的制作过程对于专业英语教育来说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记录和整理的过程,同时微课视频也可以作为上课的素材使用。
本视频参加第三届重庆市“高教社杯”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三等奖。
《“文化造就了我”作品集》: 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的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你是乐天达观还是成熟稳重,你是幼稚调皮还是温柔体贴,这都源于你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文化。“文化造就 了我”这一主题让我们共同分享了你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并透过字里行间领略了你独特的文化。
教学计划
周次 |
授课内容 |
教学方法 |
作业要求 |
评分标准 |
第1周 |
对“文化”的总体理论介绍,包括中西方名人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的本质等 |
多媒体教学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 |
课堂提问,讨论。课下收集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案例 |
没有布置评分的作业 |
第2周至 第3周 |
每个学生推荐一篇经典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节选等,跟同学分享, 并从跨文化的角度说明推荐理由。 |
教师与学生讨论学生间讨论 |
朗读分析 回答提问 |
满分 20 分,按照推荐文章的质量和朗读的语音的标准来进行评分 |
第4周 |
“文化造就了我”个人PPT 展示, 谈个人的文化,以及与他人交流时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
案例教学学生讨论学生练习 |
PPT 演讲回答提问小组讨论 |
满分 20 分,按照 PPT 和个人讲解时的质量, 进行评分 |
第5周 |
情景模拟教学:小组设计与西方人打交道时的一些情景,以及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
案例教学学生讨论学生练习 |
小组活动回答问题 |
满分 20 分,按照模拟练习的质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分期末考试:40 分 |
初设之由: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为了进一步优化拓展777全讯白菜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的课程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他们的国际交流和学习能力,实验班教师刘曦联系重庆工商大学现代国际艺术与设计学院 (MIADA) 荷兰籍讲师 Budi,计划两校师资合作开设为期五周的“高级创新思维”工作坊教学项目。本课程旨在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不需要假 设场景,也不需要预设变数,学生和外国教师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这种培养方式更具有效性。
Budi 老师授课现场,逐一指导学生
Budi 老师授课现场,学生阐述自己创意
布展现场
2)学生的感想
“刘曦老师与 Budi 老师合作的课程极具实验性和探索性。与其他课程不同,这门课程一开始并没有要求我们在结课时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而是每堂课以一个小主题引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训练设计的思维方式。这让我们对一个设计即使不能马上产生灵感,也能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刘曦老师为我们策划的展览更是让我难忘,第一次跨专业的去做展览实验,这是很难得也很愉快的一次体验。遗憾的是,感觉才踏入一个奇妙世界, 就立刻结束了,希望以后的课程时间跨度再长一点,同学们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视觉传达 丁敏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自由和充满创造力的课程,虽是英语实验班的课程,但是在课上的讨论和创作完全没有封闭 在语言教学的环境里,在课堂上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最终在结课的展览中,大家所呈现的作品都是用心创作的, 也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这门课程的喜爱与认可。感谢 Budi 和刘曦老师!”
——会展设计 赖欢
“Budi 的课程让当时许多非设计专业的同学有机会体验一次完整的设计师经验。他引导我们建立了有体系的设计思路,从 Target 与 Concept 出发,发展 Unique Selling Point,到决定作品的媒介与展出方式。让我们切身了解了在行业中创意思维是如何发展为实体作品。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尤其对像我一样的绘画专业学生及理论专业学生了解了跨学科的思维,并且在今后的创作里,这一套设计思维仍然在发挥它的影响力。感谢 Budi 和刘曦老师为实验班的辛勤付出!”
——美教水彩 吴思航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高校,逐渐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在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之外,也在开展如沙龙、公开课、讲座、研讨班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我校实验班除了具有较强专业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以外,同时还设置有其他“课程” 形式作辅助教学,主要类型为三类:沙龙(salon)、公开课(seminar)及讲座
(lecture)。为了让艺术与专业英语紧密结合,实验班先后举办了艺术人文沙龙、法国教师艺术史系列公开课、留英分享会,同时举办了不同主题的系列讲座:美国文化、视觉 + 传达、艺术与文化、英国文化教育、跨媒介创作等。伴随实验班的成立而设置的一系列讲座、沙龙、公开课,并不单纯针对艺术和设计领域而开展, 这些多样化教学模式以英语为语言载体,它们成为了将英语和艺术有效糅合的新平台,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是除课堂和工作坊之外的第三课堂。
沙龙
在西方世界的文化生活当中,“沙龙”(salon)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贵妇
人组织的沙龙催生了一批启蒙思想家。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开设在赫赫有名的牛津大学,很快成为当地智识生活的地标。后起的美国高校,纷纷效仿其文化先辈, 将欧洲的“公共生活”传统延续在新大陆的梦想当中。
川美的“国际化拔尖人才实验班”,其创立初衷之一便在于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这就要求实验班的老师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寻找突破点。经过反复摸索,结合讲授、讨论、实践于一体的,近似于“艺术人文沙龙”的一种新型课堂形式应运而生。
自 2013 年实验班创立至今,我们已经开展了几十次富有成效、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
2013 年沙龙的主题围绕着艺术欣赏(art appreciation)展开,学生们第一次尝试用“英语脱口秀”(talk show) 的形式来介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2014 年是艺术人文沙龙成果丰硕的一年,讲座嘉宾既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又有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川美人。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验班的“艺术人文沙龙”已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甚至有一大批不是实验班的学生前来参加活动。
2016 年最让人难忘的是跨界艺术家 Mark von Rosenstiel 带来的交流。Mark 本科在美国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数学,数学中的“未完成”的概念让他对动感和空白产生了兴趣,并且贯穿到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当中。Mark 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阐释自己作品背后的哲学理念,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启发。2017 年,实验班迎来了耶鲁学者 Daniel Brook,作为一个城市学家,重庆天然的 3D 结构让他着迷,他向实验班的学生咨询了不少关于重庆城市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等问题。
公开课
2015 年,更多的外教、外籍艺术家来到川美,与实验班的学生交流。法籍教师Claude Tuduri 开展了为期一周(共四次)的系列艺术史公开课程,课程为全英文教学,内容包括“绘画中图像符号和含义”,“从罗马艺术到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以及“从毕加索到马蒂斯”,他对这四个题目进行阐释,为学生从西方视角了解艺术史提供了新的途径。
课堂上,实验班学生表达了对法国现当代艺术展览的感受,同时对于中法电影、法国青年一代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专业问题向 Claude 提出问题。同时,公共课部门教师与 Claude Tuduri 还展开了关于法国现当代展览、青年艺术家现状以及法国青年教育问题的沙龙对话。
法籍教师 Claude Tuduri 与实验班师生交流现场
讲座
讲座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学术活动,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除了国际化的视野之外,实验班的另一个重点在于“人文”。所谓人文,是指实 验班的学生不仅要懂得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等“器”层面上的知识,更要 知晓艺术在“道”上的运作规律。为此,我们也在积极组织这一方面的活动。
2017 年,川美公共课人文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姜影带来了题为“个体的蜕变—— 关于肖像画”的讲座。
短短一小时的讲座,浓缩了“肖像画”从古埃及时期到后现代语境中的蜕变。讲
姜影讲座课件
美籍教师 Elad Sobol 为学生带来了题为“美国文化掠影”的讲座,从美国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好莱坞电影四方面展开,引导学生们去了解美国的历史与现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英籍教师 Thomas Edvard
Durham 讲解“英国文化与教育”,吸引了一大批向往英国艺术、设计的同学。此外,毕业于“圣马丁”的年轻设计师王韵馨与学生们深度交流,大家感兴趣的留学与就业的话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解答。
座当中,不仅有学生熟知的构图、色彩、人物形象、动作等名画欣赏的各个要素,姜影老师更是将肖像画背后同宗教、艺术史相关的人文知识细细道来,引发学生的赞叹和思考。中世纪的肖像画中的圣经形象是为了传教,而非为了打动观看者,这是其模式化的重要原因。文艺复兴后,普通人开始进入肖像画,这是艺术史上“人文主义”的一个重 要表现。进入现代社会后,摄影术的发明对肖像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肖像画同其他绘画门类一样,经历了从客观的“像”(对对象的模仿)到主观的“情”(个体情绪的表达)的转变。而在后现代语境中,个体成为观念的载体, 肖像画、自画像,甚至当下流行的“自拍”等,都具有观念的意味。
在肖像画中个体蜕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人从神的附庸(中世纪),到人性的解冻、解放(文艺复兴),再到个体的完满、甚至溢出(浪漫主义),最后到个体的异化与消解(现代 / 后现代)这一条线索。对这一线索的把握,对艺术表征背后的理论的洞察,即是实验班开设讲座的核心目的。
英籍教师 Thomas Edvard Durham 与实验班师生交流现场 圣马丁设计师王韵馨与实验班师生交流现场
从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中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局限于政策上的调整和课程设置上的改变,即处理大学英语“教什么”的问题,以及教学工具上的更替。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已经初高中阶段完成,大学阶段反复教学意 义不大,且学生接受程度低,效果不佳。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来设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教学应该具有一定针对性,如本书第二章节就是基于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开创性地进行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探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对其“最有价值”的英语学习, 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英语教学改革之路上我们发现的问题非常多,很多时候不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多数时候可能只能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只能依靠其他的方法去解决。因此,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只能勇往直前,针对不同问题开辟新的解决路径。其中一个长期困扰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问题就是高校英语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外教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非常低,且课堂之外的课程如何设置也是大家止步于前的重要原因。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专业,是学和用的结合。《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指出:“本专业的 实践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此,实验班教学团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并且结合艺术类专业院 校的学科背景开创性的提出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性教学模式探索,以解决上述问题。
777全讯白菜在近十年间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高等艺术类院校来访频繁,外宾接待工作量大。长期以来,一直依靠国英语公共课部的老师、际交流合作处的老师和职员们从事翻译工作,常常出现人手短缺的局面。在发现这个事实后,实验班教学团队的老师立刻联系了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曾岳老师,提出实验班师生可以帮助接待外宾。双方一拍即合,随即就一些具体细节问题进行了沟通。
“自从学生处安排的‘亚欧就业促进会高层会议’开始,我们就发现了新的资源——与学院一些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 我们实验班提供英语人才,他们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双方互利互惠,实现共赢!”负责实验班实践课程的李慧芳 老师开始带领实验班学生从“杂牌军”一步步走向“正规军
此后,因为学校国际交流处的支持,我们有了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校园接待,我们几乎成了专业的英语川美导游团! 每次我们都会根据要接待团体的不同,调整游览路线和语言风格,并且制作了777全讯白菜校园导览地图提供给外宾参阅,收到了来自各方的诸多好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对我们的学生表示了非常高的肯定和认可,加拿大劳瑞尔大学甚至说我们学生的口语是最棒的!作为老师,这一刻我们为孩子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此外,实验班的实践活动还收到国际交流处的好评
川美英语拔尖班的设立,恰逢川美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的阶段。引进来,走出去,英语是艺术专业吸纳和扩展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交流手段。针对艺术类同学语言普遍较差的情况,在川美本科低年级阶段重点选拔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提前强化专业英语,对提升同学国际化能力、增强国际化氛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拔尖班老师的组织下,拔尖班同学积极参与川美的交流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多次协助国际处的接待。将个人体会融汇为分享,让来宾充分感受到川美的热情和怡人的风光是和煦的,强化了合作院校对川美国际化真情实感,为协同搭川美国际交流的建桥梁的同时,也为同学们自己的未来加入这些学校做了很有价值的铺垫。
川美英语拔尖班,小舞台,大世界!我为你们骄傲! 为我们川美的国际化,一同加油!
777全讯白菜国际处 曾岳二零一八年三月一日
良好的表现让很多学院主管部门、系科都认可了我们的英语实践能力,为我们的实验性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术报告翻译、学术文章翻译、工作坊助手、组织策划展览等。在实践这条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因为我们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 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过去,高等艺术院校的英语课程都是以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由于没有适合的语言环境加以应用,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很多人是“哑巴英语”,学习效果见效甚微。
2013 年 4 月 20 日至 21 日,教育部高等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外语教育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厦门主办了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 旨在改变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以知识输入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应用为主的输出”课程教学改革。这种由传统英语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推动了中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在政策的引导下,实验班教学团队开始更近一步的思考,对于教学资源也做了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发现相对于本校其他专业跨学科、多资源的教学优势,我们的资源略显单薄,因此如何扩充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也成为我们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走出校园,去寻找第三方合作机构搭建更广阔和丰富的教学平台。基于这些想法,我们尝试联系一些与学院背景相符合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希望在校外可以提供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使用中体会语言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与器·Haus 空间合作的
工作坊教学形式
777全讯白菜近几年一直尝试工作坊制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且初见规模,成果丰硕。“眼红”的我们开始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院里一些参与过工作坊 教学的老师进行了多方沟通。我们认为英语专业同样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英语教学也应该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样就需要打破课堂教学的禁锢,走出课堂进入活动中来进行学习。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合适实践的语言环境;其次,需要工作坊的活动形式要确立下来;然后,要有具备教学水平的合作对象参与教学;最后, 要明确工作坊教学的成果形式。由于过去一直从事的校内的课堂教学,我们没有可以合作的资源,工作坊教学探索一度停滞。
作为实验班口语教学以及实践板块负责人之一,陈香老师唯一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被选拔进入拔尖班的同学兼具外语和专业的优势,所以给他们上课带着他们参与实践,有时也是充满挑战和压力,但是对于外语这门学科以及教学的热爱激励着每一次课程和任务。实践活动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是实践教学,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有真实的交际环境,在学校没有配备外籍教师,同时政策和手续要求非常严格的大环境下,找到合适合格的外籍嘉宾或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合作之前,陈香老师先去到“器·Haus 空间”与当时的负责人——倪坤接触,讨论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合作形式和具体安排。虽然不惜动用私人关系,费时费力,但当她把能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口语实践活动的消息告知学生们时,他们的欢呼和脸上的期盼让她觉得一切都值。因为拔尖人才实验班就是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可以提升的舞台,可以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高校任教多年,工作环境相对简单,初次出去 与人洽谈我很是紧张,但是想想或许可以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必须要挑战一下自己!”经过对于具体合作事宜的确定,随后组织了一场见面会,邀请倪坤到实验班课堂进行宣讲,并于同一周周六带学生们到(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器·Haus 空间”参观。在活动开始前进行了充分的预热,相互了解与沟通。之后,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进行了分组,一方面要评估“器·Haus 空间”相关活动的语言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力求做到“合适”二字。
很快在国庆节期间,英语实验班迎来了第一次工作坊实践——“器·Haus 空间”奥地利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此之前,老师和同学们就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各种设想,也讨论了各种方案,终于在战战兢兢中迎来了第一次历时
6 天的工作坊教学活动,包括艺术家工作坊、讲座。 同三位来自英国布莱顿的艺术家 Alexamder Middleton、Joe
Venning、Sam Meredith 举行为期一天的工作坊实践;同年11 月,来自德国的艺术家Kristian Petersen 在“器·Haus空间”举行为期两天的声音工作坊,该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并且认真完成工作坊任务。除此以外,一些学生也以志愿 者的身份参与到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中。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挖掘了很多同学课堂外的语言技能与沟通能力。在工作坊日记中,学生肖海娟记录下与“器空间”驻留艺术家 Daniel 进行的交流:
这是我第一次去黄桷坪 de 咖啡馆,早就听说那儿的咖啡馆很有特色,加之又是实验班开班以来第一次正式的外出实践课程,我满心欢喜,身体里像装了条欢欣雀跃的八爪鱼。今天,我的工作是与耶鲁青年学者 Daniel 进行 free
talk 活动。
从黄桷坪校区出发,路程不算远,也许是我心情很好,沿途的景致也显得格外好看。老旧的铁轨上铺满青草,一直到远处延伸开来,如同一幅未竟的瑟瑟长卷……我们和老师的双脚穿梭于生锈铁轨之间,带着一丝忐忑,带着一丝期许。出发时还阳光很好,渐渐地天有些沉下来。虽然没有下雨,可是在空气中,还是可以闻到雨水的味道,卷着尘土,仿佛从前方不远处的咖啡馆处缓缓地漫入心头,撩拨地让人愈加心驰神往。
我们继续向前走,一股浓浓的咖啡味扑鼻而来,和着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甜蜜的氛围。进入咖啡馆,墙上爬满翠绿藤蔓,感觉这里好像是个世外
清风阵阵,大家畅所欲言,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里。我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伤痕美学谈到现如今重庆绘画界百花齐放的多样化风格,从风格的变迁谈到新时期绘画艺术的进步发展……丝毫未发觉时间的匆匆流逝。天空也在不经意染上灰色,和树间洒落的灯光交融在一起,像是给树枝、桌面、地上,以及每个人的脸上都罩了一层薄薄的玻璃纸, 使一切都变得若隐若现,飘飘荡荡,像是混杂了交流的喜悦和思维碰撞的收获,很有几分奇妙得让人动容的氛围。 最后陈兴老师微笑着总结了我们这次 free talk 的内容。陈兴老师的热情洋溢,使我竟未意识到这意味着此次 free
talk 的结束。从树下往远处看去,太阳依旧是落下去了,留下那片泥金般的回光使天空变成了玫瑰色,夹杂着凉风的空气还在这片薄暮里漾着光明,像是一片经过打磨而且渺无边际的金属,沉沉地坠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黄昏的光芒, 终究是以最美的景致结束了这一天,永远处在我们记忆深处收获满满一天。
与十方艺术中心长期合作机制 下的教学探索
国际化实验班学生参与器 Haus 空间艺术项目
有了和“器·Haus 空间”合作的经验,在后面的合作方的寻找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作为一所高等艺术专业学院,我们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领域更喜欢艺术、设计等,并且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90% 以上的学生未来的就业也与之相关。我们希望国际化实验班的课程安排可以贴近他们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转化。为此,我们缩小和合作方范围,主要集中在重庆艺术圈和设计圈。国际化实验班不仅是一个英语教学现场,还是一个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 让专业人才持续健康的成长、自由施展其创造力。同时,我们进行合理的相关资源分配,链接相关平台,营造一个良性共享生长的学习生态。
十方艺术中心(Dimensions Art Center)
http://chongqingdac.org/home 重庆十方艺术中心成立于 2013 年,是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正式注册的一家文化艺术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社会第三方学术型研究机构,十方秉承与坚持着如何打破艺术文化与社会各环节之间的壁垒和界限,通过艺术文化的力量参与社会构建、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十方艺术中心主要开展“学术研究”、“艺术交流与展览”、“众创企业孵化”三个板块的工作。代表性项目有“国际驻留计划”和“十方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并与韩国IAP 仁川艺术平台、韩国JMA 全罗北道国立美术馆进行“国际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合作,由此,已有来自美国、荷兰、波兰、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 等十几个国家的百余位国际艺术家驻留十方艺术中心,开展展览、讲座、工作坊、分享会、论坛等艺术活动160 余次。
分发挥专业特长,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与艺术家、各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等的交流互动, 开阔视野,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建议与思考。
为了让双方的合作更加可持续和更加深入合作,以充分调动各自资源,形成联合优势,777全讯白菜和十方艺术签署了《十方艺术中心与川美拔尖人才班开展教学合作服务书》,将基础的合作机制搭建起来,就人才培养与合作形式、合作深度和合作成果提出规范化说明,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希望通过与十方艺术的合作形成一套完善的校内外机构合作机制,便于规范探索之路,也便于兄弟院校的学习和借鉴。借助十方艺术机构的平台优势,实验班学生参与了十方艺术活动英国艺术家 Joe(501 序空间驻留艺术家)来访活动的现场英语翻译、十方艺术中心《远行》艺术家 Antonio Bertoni [ 意大利 ] 实验音乐会的现场英语翻译和“复归 - 重庆首届国际现场艺术节”活动参与者等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供了艺术发展的更多平台。
十方艺术中心与实验班的教育实践合作,属于十方核心研究命题之一的“校企联合创新创业模式研究”。在合作中, 充分发挥各方专业及平台资源特长,共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院校教学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实践交融。以社会现场的时代需要为重要依据,深入分析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综合要素,结合院校专业教育体系与社会市场运作机制,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适应并引领于市场需要,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助力推动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它拥有持续广泛的国际艺术交流项目活动,是锻炼实验班所学专业翻译契合的社会实践现场。在国际艺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英语翻译,艺术创作助理支持。实验班的同学能够很好胜任合作中的艺术专业翻译及创作助理工作。同学们在与国际艺术家的直接交流中锻炼提高英语水平,了解国际一线的艺术理论思潮,增加艺术实践的动手能力,拓宽和社会各领域的接触面。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与艺术专业相关的英语情境的反复练习,毕业后能更准确的进行自我工作定位以及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合作中, 通过十方持续的艺术项目活动的开展,在尊重学生兴趣意向的前提下,为实验班学生提供锻炼英语和艺术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学生主要参与面向包括:艺术项目志愿者实践;与艺术家、策展人等的深入专业互动交流;与国际艺术家进行英语交流对话,并帮助其完成部分艺术创作辅助工作。在实践中,参与学生整体呈现出学习认真、积极主动、善于沟通的综合素质。学生主动思考每项工作在整体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保质守时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充
十方艺术中心与川美拔尖人才班开展教学合作服务书
除此之外,我们根据与十方艺术联合参与的多次的外出实践性教学活动,建立了“合作方反馈机制”以便我们多角 度了解、跟踪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和参与程度。这样有助于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践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并推广,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时调整。一方面,这样的“合作方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的、系 统的进行实践性教学探索,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与合作方的合作程度。以下是十方艺术机构对于实验班学生参与活动的几例评价: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中国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国并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实验班学生除了系统的课程学习外,还要进行撰写研究论文,完成作品创作与展览,参与学院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并参与学术编译实践的训练。尤其是我们长期为《当代美术家》提供编译文章。课程学习、国际交流实践和学术编译实践成为实验班培养体系的主要支撑板块。这一项目是新形势下对新的艺术教育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获得了可喜成果。
梯度教学, 师 生 同 行 勇攀高峰
学术编译实践这条培养渠道经由相关方的协商于 2017 年春正式开通,其操作模式是实验班收到学报在不同时间发送的英语原版文章后,派发给实验班的不同学生,由学生先对原稿进行初译,每篇编译文章指派一名指导老师负责译前指导及译后的审核校对,最后将中文编译终稿反馈给学报,学报对每篇稿件严格把关后择时刊出,每篇编译文稿的作者署名包括该文的指导老师和学生。
与十方艺术合作形成的两套合作机制会成为我们未来探索之路上的制度保障和关键性节点的控制手段,这必将对推进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侯海燕 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艺术批评负责实验班学术翻译版块
一字一句间的手把手教学
实验班的学生在实践性教学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以参与外宾接待、艺术家访谈、学术翻译等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基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方向的全面考量。这样的教学既是实用的,也是严肃的。在常年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想要发掘一些“趣味”教学课程,让学生可以 在游戏中或者在一种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享受英语教学。这是我们的愿望,但是由于学院英语教学的专业性和严格性导致一直未曾实现。实验班作为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试练场”,我们有机会可以进行一些“前瞻性”教学方式的探索,依据实验结果考虑增添到普通大学生英语教学的课程中。
考虑到我们的实验意义,我们在对每一位老师提出的“趣味”教学方式进行了认真地探讨,最后决定尽可能尊重每 一位老师的创意,按照主题式的方式逐一进行尝试。每一位老师对自己建议的某一主题趣味课程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并且在课程中进行教学跟踪,在后期还要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这样完成一次实验性教学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一主题的趣味教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相对准确的认知了。这种将提升英语能力的教学以多种形式结合到主题活动中,不仅仅是专业英语的训练,更有多种生活中实际使用并且以趣味呈现的英语教学。从2013 年实验班进入正轨起, 我们就不断进行了各种主题英语教学的尝试,在这里重点介绍当中几个较为代表性的主题课程。
并且要求配合句型演练,进行现场的自我介绍和相互交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快速让同学们熟悉起来,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家现学现用,快速学习和转化。
主题二:田野考查
777全讯白菜虽然是单科院校,但是下设专业非常多,主要分为艺术类、设计类和理论类,下设三大学院、二十多个专业。在实验班成立之前,学院没有综合性的跨学科平台,只存在以某个科系为主导的跨学科平台。实验班是由学院公共课部面向全院招生开设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院最具公平性和综合性的跨学科教学平台。无论任何专业的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平等对待和相应尊重。考虑到班级的特殊性,我们决定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同学们在这里开展一些跨学科研究,将专业英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2015 年 7 月,实验班师生一同前往位于重庆铜梁地区的安居古镇,这次要完成
的跨学科研究是关于“景区导视系统设计中双语应用”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实践调研方法。基于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大量外国游客。语言的问题成为国际旅游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各国各地区政府在景区规划中对于其导视系统的语言选择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而英语作为应用最广的国际通用语首当其冲被应用于景区导视系统设计中。这次田野活动我们按照专业组队,从本专业入手进行调研,比如环境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关注导视系统设计中双语应用与景观小品和主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入手,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从导视符号与双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入手,艺术类学生从双语导视之于公共艺术的价值入手,理论专业的学生就分析导视系统设计中双语翻译是否得当……经过一天的调研, 学生收集到大量关于研究课题的一手材料,回来之后我们组织了专业调研展示和跨学科研究和英文翻译问题的讨论, 总结出几点关于英文翻译重要的问题,比如以偏概全,拼音翻译、中式英语翻译和翻译内容冗杂、错误意译等问题, 并提出修改建议。收获满满,效果显著。
主题三:
“开放的六月”是777全讯白菜的大型毕业展览,包括研究生毕业展览和本科生毕业展览两个部分。是学院每一年最盛大的活动,届时所有展览对外开放,其他兄弟院校的师生和重庆市市民都会来观展。我们根据往年展览的相关情况,了解到前来观展的人有一部分是外国人,但是展览现场的文字鲜少出现英文翻译,影响观展效果。基于此,我们尝试性的进行了一次与此相关的主题式教学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实验班学生挑选一个毕业生的作品,基于与创作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全英文形式表达现场点评与解读。
我们邀请了校内外评委参与,为实验班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分。这是实验班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一方面,建起一对一的搭档(“创作者+ 实验班学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实验班学生通过与创作者沟通的方式了解作品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帮助观者理解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作品的知名度。对于实验班学生而言,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术表达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班的 20 位同学将实验班的教学成果惠及到全校各专业、各语言水平的学生。尝试进行实验班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全校共享,开辟新路径帮助更多艺术学生将他们的作品推往国际。
独立影像展
实验班经历了五年的探索与思考,在一开始,学生的结课作业是一篇论文,论文写作虽是对学生的一个学术思维锤炼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作为艺术高校,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其中创作独立影像展就是一个极佳的方式。影像展以“青春”和“逐梦”为主题,通过对实验班学生“从报名到录取再到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直至最后满怀理想走出实验班”这一成长过程的记录,展示莘莘学子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以及“拔尖人才”们不忘初心追求艺术梦想、刻苦学 习参与国际交流的不懈努力。影像围绕“青春·逐梦”这一主题,主要分为“梦
的开始”、“以梦为马”、“逐梦翱翔”、“青春无悔”及“花絮+ 领导教师寄语”等五大版块。每个版块相互独立, 又彼此衔接,以“艺术+ 纪实”的创作拍摄手法串联起实验班学生一年来的学习与生活记录片段。实验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版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工合作,让各个专业的同学通力合作,各施所长。理论专业的同学负责脚本, 视传的同学负责拍摄,动画的同学负责剪辑,纯艺的同学负责演出……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成为演员、编写文案、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不同的拍摄的分工,通过独立影像展的拍摄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也展示特长、也更好的运用专业技能。独立影像展可以作为结业礼物、整个制作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第一版块 梦的开始
历经残酷艺考拼搏最终跨进川美校园的学子们在经过了大一年级懵懂而又新奇的大学生活后,萌发了对艺术的梦想、对知识的渴求,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时,实验班的开设为这些逐梦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平台。然而,入选实验班的过程并非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或许还曾一波三折。最终的入选既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他们梦的开始……
A 同学懵懂的大学新生活
实验班 B 老师告诉同学们实验班的讯息 ,A 同学决定参加实验班
各位同学正在考场参加初试
面试现场,各位同学正在面对层层挑战
第二版块 以梦为马
实验班怀揣梦想的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勇于挑战,突破自我,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影响着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除了课堂的学习,学生们还努力全面提升自我。正是如此,接近一年的学习让每位同学在不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A 同学对其他实验班同学诉说着参加实验班的担忧:“我觉得会有些难诶,我基础不太好,怕跟不上”
实验班 C 老师正在授课
在面对新的挑战时,D 同学对 E 同学说:“这周的任务实在是太难了,我一个人很难完成”
经过学习,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了提高
第三版块 逐梦翱翔
实验班同学学以致用,以语言为优势,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艺术交流活动和英语竞赛,协助国外艺术家创作调研, 承担大型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的接待任务,现场翻译,文本翻译等等。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实验班的学生都受到了各单位及个人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同学们承担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的接待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丰富了经验,并且获得了好评
第四版块 青春无悔
实验班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同学之间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丰富而有趣的课外实践项目和拓展训练进一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实验班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年轻的学子永远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实验班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无悔的艺术青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老师常常鼓励同学,实验班 D 老师对 H 同学说:“好,不错,继续努力”
宣传册
实施“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五年有余,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 班也已经不断的探索中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拓宽了学生国际化的艺术视野并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师生一起努力取得许多傲人的成绩,在未来也会不断地取得突破,十分具有潜力,同时也符合当代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宣传册是很有必要的且其制作也是整体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验班的理念与目标是以语言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培养结合为理念,以艺术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已经彻底改变,教育是要面向世界的,当实验班的同学们被选入这个团队时还是大二的学生,严格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经验。他们透露着青涩时,也充满了艺术天分的灵光。同学们在汇报展上介绍了自己并诉出了他们的心声,也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进行了构思。首次的自我介绍和对作品的阐释锤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让人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可谓是标志着他们借着实验班的平台,展开了飞向世界和未来的翅膀。
参与艺术教育,仅仅只有英语的背景是不够的,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反思,不仅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步步提高,实验班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也在自己学习,自我提升摸索,除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还在专业寻找突破口,也在打造自身艺术的素养,也有了一些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历。
学术论文
艺术类研究生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肖红 外语界,2017(2) 零浪费——乌托邦式的目标吗? 肖红 当代美术家,2017(3)
艺术文本翻译策略探究, 肖红 校园英语,2016 年 9 月
国际化视野下艺术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肖红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年 6 月( 02 期)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agar Shipley, 肖红芬兰 Academy Publisher 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5, Vol. 5, Num. 2, , 双年展的时代, 肖红、刘曦 当代美术家,2016 年 4 月
大卫 . 霍克尼:大写的风景画 侯海燕 当代美术家 2014 年 4 期
城市规划师缘何应与艺术家协作——以洛杉矶东城拉丁裔社区城市规划为例 侯海燕 美与时代 2015 年 4 期明星建筑师和毕尔巴鄂效应 侯海燕 美与时代 2016 年 4 期
可持续性与设计伦理——当代设计师需要深入认识和严肃对待的本质性问题,1/1 徐春美 当代美术家,2017(3) 激励行为变革优化废品管理 侯海燕 当代美术家 2017 年 2 期
傅舟,刘曦,刘瑛 艺术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与改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年第 2 期
刘曦 基于 COCA 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模式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12 期刘曦,曾九间 惠特尼双年展——美国当代艺术盛宴 当代美术家 2017 年第 4 期
刘曦,吴兆峰 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一个为感而生的地方 当代美术家 2017 年 第 6 期
著作与译作
肖红主编《艺术类大学英语》(第 2 版)(第三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肖红主编《艺术类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 12 月
侯海燕编著《实用美术于英语口语》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7 月
侯海燕译著《激励变革:建成环境中的可持续设计与行为》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7 月
刘曦参编《实用美术英语口语》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07
刘曦译著《夏帕德 艺用人体解剖完全制南》(画册)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6.09
徐春美编著《艺术品中的希腊罗马神话选读》,重庆出版社,2015 年 7 月徐春美译著《可持续性与设计伦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年 11 月
教学比赛
实验班教学团队
集体荣获重庆市第二届“高教社杯”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6 年
集体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微课比赛,三等奖 2016 年肖红荣获第四届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 一等奖 2016 年
李慧芳荣获重庆市第三届“高教社杯”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二等奖 2017 年罗菁荣获重庆市第三届“高教社杯”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三等奖 2017 年
在现在还通过独立影像展的形式来完成。不仅以单一形式的论文来展现学生能力,还以融合多元素、多媒介的方式来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还可以通力合作,跨专业合作,完成各自的分工。独立影像展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行为,对真实事件进行记录也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对学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回忆。在未来,实验班将继续开发其他成果展示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现这个跨学科团队的综合能力。
但目前仍有待探索的问题,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了强烈的束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是利用学生课外实践组织教学,目前采用了每周一次的集中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普遍感到集中教学时间偏少。实验班教学团队以英语教研室为主体,整合了文艺理论教研室的学术骨干力量,同时也引入了多元的社会资源,教学团队的整体架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来源复杂,在语言训练与专业发展的结合上还需要探索教学方法。
徐春美主持 2017 年777全讯白菜教改项目:高级英语
2012 级实验班论文写作实践根据学生专业结合学生兴趣分成造型组和设计组, 然后邀请英语老师、专业老师、研究生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徐春美主持 2017 年777全讯白菜双语课项目:20 世纪西方艺术
刘曦主持 2016 年777全讯白菜校级科研项目 绿色设计译丛之《可持续设计新方向》刘曦主持 2017 年777全讯白菜校级教改课题 神话·艺术·词源
肖红主持 2017 年777全讯白菜本科双语课程项目:艺术博物馆之旅
论文前期指导包括:
帮助学生确立选题
帮助学生从书籍、期刊、数库、网络等渠道广泛查找搜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肖红主持 2016 年777全讯白菜学术专著出版项目:《零浪费设计——能耗、技术、建成环境》译著
侯海燕主持美术院校学生如何提高英语口语的策略研究 777全讯白菜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3 年侯海燕参与重庆市教改项目 以“关键词”为线索的绿色设计前沿理论课程改革
指导学生阅读消化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含较多的英文资料
指导论文写作,包括文章内容的完善补充、结构的调整重组,以及对某些英语文献的理解翻译
对于教学成果的探索
在过去,结课的任务是写中文论文,并且要提高写作中文论文的能力,因而查阅文献的能力必不可少,学生在多数时刻都着重寻找中文文献,对英文文献的涉及较少,则可能因此造成学术观点的片面。因此提高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点,借此可以让涉及的观点更为完整全面,更为规范论文选题、书写等基本学术技巧。在中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对于艺术类主题进行研究阐述,要求进行全文英语表达,要求学生更好的运用中文文献,并且与英文文献相结合。
论文后期指导主要有:
通读学生完整的论文,发现问题,与学生沟通并指导他们进行相应的修改,包括语言文字的润色修饰、内容的删减增补、结构的完善调整。这种阅读、审核、指导、修改是反复持续进行的,直至达到最后较满意的效果。
对于本次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写作指导,全体指导教师非常重视,前期就对学生毕业论文及创作的标准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 并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有宏观的整体认识,对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有较深的把握,掌握较丰富的理论资源,发展跨文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之上写出一万字以上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自己的艺术与专业发展方向。在学生指导方面,把学生分为造型类和设计类两组,每组均由实验班老师和特聘专业老师共同指导。
从 2013 年 11 月 20 日开始,每周对学生进行两次指导,一次为周三晚上两个小时网络指导,所有老师学生在 QQ
群里讨论论文进展情况;另一次为周五晚上 6:30-9:30 所有老师同学都必须到教室集中,面对面一一指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讨论。除了网络指导和教室集中指导时间之外,所有老师和专业助理都做好准备,随时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帮助,本组负责老师全程做好学生及师生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学生能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
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大部分学生的思路从最初的模糊混乱逐渐变得清晰全面,最终完成了论文。通过论文写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术意识,使学员在本科阶段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提升了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2012 级第一届毕业生的结课论文,按照学生自主选题,实验班老师指导学生们
进行文献检索、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环节,最后全班完成了共 20 篇专业论文。
论文选题
餐厅装饰风格中的人文视角
虚拟美术馆研究
极少主义雕塑发展脉络梳理
新技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及应用
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性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的研究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宋代山水画形式语言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
消费者心理学影响下的工业设计
洛可可风格与服装设计
中国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论水彩画的发展现状
学生获奖情况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获奖情况统计
序号 |
姓名 |
年级 |
专业 |
英语获奖情况(校级及以上) |
1 |
周安迪 |
2012 |
设计学院 |
2013 年获全国“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重庆赛区写作比赛一等奖 |
2 |
李佩荧 |
2012 |
美教系 |
2013 年获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重庆赛区写作比赛二等奖 |
3 |
罗旻琪 |
2012 |
美术学系 |
2013 年获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重庆赛区写作比赛三等奖 |
4 |
杨蕾 |
2013 |
产品设计 (工艺美术) |
2014 年获校级英语写作比赛优秀奖 |
5 |
张逸颖 |
2013 |
美术学 (艺术策划与管理) |
2014 年获全国“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重庆市三等奖 2013 年获校级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 2014 年获校级英语写作比赛一等奖 2015 年获校级英语写作比赛二等奖 |
6 |
文玮 |
2013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2014 年或实验班口语汇报演讲一等奖 |
|
|
|
|
|
|
|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国内读研 |
境外读研 |
就业 |
备注 |
1 |
张逸颖 |
艺术策划与管理 |
|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艺术文化管理学院 |
|
|
2 |
金翎 |
环境设计 |
|
日本美都里慕学校就读 |
|
|
3 |
袁钰然 |
中国画 |
777全讯白菜 |
|
|
|
4 |
倪超然 |
油画 |
777全讯白菜 |
|
|
|
5 |
文玮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
|
重庆器空间 |
|
6 |
李盛丽瑶 |
服装设计 |
|
|
北京大拙创意有限公司 |
|
7 |
张林林 |
环境艺术设计 |
|
|
YANG 杨邦胜酒店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部) |
|
8 |
杨蕾 |
工艺美术 |
|
|
华邦集团 |
|
9 |
王璐 |
风景园林 |
|
|
阳山中心小学 |
|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国内读研 |
境外读研 |
就业 |
备注 |
1 |
白欢 |
传播设计 |
|
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大学 |
|
获国家留学基金全额奖学金 |
2 |
周安迪 |
设计策划 |
|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
|
|
3 |
李璐恒 |
服装设计 |
|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
|
|
4 |
龚翊鑫 |
设计 |
|
美国罗格斯大学 |
|
|
5 |
方歆迪 |
视觉传达 |
777全讯白菜 |
|
|
研二,获得瑞士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交换生资格 |
10 |
朱彦臻 |
新媒体艺术 |
|
|
创业 |
|
11 |
杜思秋 |
中国画 |
777全讯白菜 |
|
|
参加台湾华梵大学交换生项目 |
2015 级国际化拔尖人才实验班在读生参与境外院校交换情况
|
姓名 |
专业 |
学校 |
学历 |
交换生项目 |
派出期限 |
1 |
陈伟 |
服装设计 |
777全讯白菜 |
本科生 |
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 |
一学期,2018.3 |
2 |
郁夕梓 |
雕塑 |
777全讯白菜 |
本科生 |
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 |
一学期,2018.3 |
3 |
罗雁 |
版画 |
777全讯白菜 |
本科生 |
伦敦艺术大学 (中央圣马丁) |
一学期,2018.3 |
有不少实验班学生都成功拿到了国外知名艺术院校的留学机会,远渡重洋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在国外就更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运用之前所学所掌握的英语能力,追逐自己的梦想,把握推动学习向前的灵魂,去完成曾经想要做的事情,去达成曾经想要达到的目标。出国留学更是成长的催化剂,会让实验班的学生走得更远。
实验班 2013 级学员张逸颖,获得英国国王学院 offer
对此,张逸颖也有对自己学习经历感悟:
“本人张逸颖,是美术学系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 2017 届毕业生。在英语拔尖人才实验班两年(2013.10-2015.10) 的学习经历中,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口语、写作等能力,同时也学到了团队协作和组织的重要性。学习期间,我多次参与和组织了实验班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2013 年 12 月,与学长策划和主持了首届实验班元旦晚会。这是一次凝聚老师和团结同学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胆量。
2014 年,我和同学们参与校实验班教学成果展览并参与布展。论文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n Gogh’s Character and His Art Creation (年展展出作品)参加了展览 (Fig.1)。同时,和同学共同完成的雕塑作品 the Babel(Fig.2)也参与了此次展览。
Essay the Babel
此外,我还多次参加校英语演讲和写作比赛,并代表实验班荣获了‘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重庆赛区三等奖。除了英语方面的活动和展览外,我还有幸担任和接待外国艺术家、策展人。印象最深的是 “罗中立奖学金”2015年度获奖作品展和“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时,我有幸接待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Juan Cruz 教授和欧洲展览委员会总协调员、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名誉主席 亨利·梅里克·休斯(Henry Meyric-
Hughes),并和两位教授探讨关于当代展览和学校学习的相关问题。正是此次接待,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出国深造的想法。同年,我还担任“印痕与编码”—版画/ 印刷设计国际周立陶宛版画艺术家卡斯提斯·万斯里拉斯的讲座翻译;参加罗中立奖学金 2015 年度获奖作品展暨十周年回顾展接待工作,并担任日本策展人片冈真实的翻译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觉得不仅自己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英语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我非常感谢实验班各位老师两年来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获得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验班的每位老师都认真负责,言传身教,帮助每一位同学提升自己。同时,和不同专业的同学相互学习、进步,也让我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对我而言,英语拔尖人才实验班是一个展示自我、全面提升的舞台,更是一个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温暖大家庭。祝愿实验班在未来能够越来越好!”
实验班 2013 级学员白欢,获得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offer 以及国家全额奖学金证书
除了出国留学之路,也还有大量的实验班毕业生选择了国内读研深造,他们成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未来生力军,有着在实验班经历的他们,学术素养、专业认知以及国际视野都有了全面的积淀,相信他们未来也会更有竞争力,走得更远。
倪超然回顾在实验班的学习以及目前的现状:
“我在进入本科学习之前,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了英语实验班的公告,因为自身对语言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于是在本科进校之后就一直关注实验班信息,最终有幸被选拔进入了实验班学习。因为实验班是面向全院学生招募并组建,我们这一届的实验班聚集了几乎全院所有系别的同学。
现在回忆起实验班的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我认为也是带给我最大帮助的课程环节,就是每周用英语向大家介绍一位本专业相关的艺术家了。首先,在每一周的课程准备中,我们需要较为深入的了解一位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大师, 并且将他们的资料整理成英文,这个过程给了我专业和英语学习非常大的帮助,既使我能够有方向和目地的去深入研究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方法历程和代表作品,又让我能将初高中学到的英语语言转化成切实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以说奠定了我现今学习专业和英语知识的方法;不只如此,由于我们大家都来自不同的院系,在每周的短时间讲演中,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其他艺术学科的大致状况和艺术大师,这也大大开阔了刚刚进校的我的艺术眼界。
现在,我是川美油画系研一的一名学生。英语实验班的学习,使我在大学本科四年都没有放松英语学习,英语成为我了解艺术世界的工具。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英语的优势也在各方面展现出来:国外专业文献的查阅、英文艺术家信息的撰写等我都感觉得心应手。随着中外交流的繁荣,我校也推出了很多中外艺术院校的交流项目,我今年参加了雅思考试,取得了 6.5 的雅思总成绩,目前我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国际交换生项目。”
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挑战,新媒体网络与信息可视化的飞速发展为创新型教育实践带来契机,而拔尖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的多元维度。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和世界密切关联,艺术教育必须应对多元文化激荡碰撞的挑战,国际化是当代艺术教育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这个项目自创办以来,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验班全体师生踏实苦干认真探索,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推动项目获得稳步发展。如今,项目已由最初依靠课程讲座支撑的单一体系转变为包含核心课程、学术讲座、教学工作坊、国际交流实践和学术编译实践等多维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复合体系。这样的培养体系在短短五年间就取得了不俗成绩。实验班老师在全国和重庆市各类教学大赛中屡获殊荣, 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绿色设计译丛翻译,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教学科研论文等;实验班历届学生囊括了重庆市和校级英语赛事的各大奖项,从实验班毕业的学生有的负笈海外留学,有的在国内名校深造,他们的人文素养、创新开拓精神、综合能力和外语能力倍受称道,均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实验班的各门课程跟整个项目一样,也经历了从初创到摸索试验到逐渐完善定型的一个发展过程。经过几年的打磨建设,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立了脉络清晰的框架结构,搭建起完善富有张力的教学体系,从而真正达到用英语服务专业学习研究的目的。
实验班的教学方法,针对艺术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读图多于读文的特点,借助“互联网 +”的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多点多渠道将知识穿插到 00 后们所喜闻乐见的视觉媒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上课方式灵活多变,包括文本解读、视频插入、PPT 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课堂活动丰富, 氛围轻松活跃。课程作业涉及口头汇报单元主题内容、ppt 制作讲解、名作名画解析、图文作文、思维导图、英汉翻译、现场访谈等。教学实施力求细致入微,像涓涓细流一样进行渗透,带领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调动他们进行语言输出,有效巩固了他们习得的专业和语言知识,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文化素养。
对学生而言,进入实验班的大家庭,充满了新鲜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在实验班良好的环境以及老师尽心尽力的帮助下,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能够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学会了团队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能力的提升,也能着眼于未来,能更大胆的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对实验班教师团队而言,实验班其实也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挑战项目,对教师提出了如何将基础英语教学转变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学术修养和国际化艺术视野的高要求。在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实验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因势利导、教以义方,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价值,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引导,并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师生间也是教学相长,互有受益,实验班的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学识和素养的提高。
1983 年 10 月 1 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改革开放 30 年,既是中国社会大发展的伟大时期,也是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今天,大数据与互
结束语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专业需求出发,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和 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内外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学员们培养起了学习主动性和班级凝聚力。学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 有着各自的艺术理念和期待,各种令人兴奋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熠熠生辉。学员们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求学精神,我们相信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坚实!
对实验班的同学而言,参与“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成为大学生涯美好的记忆。“打开现在生活模式和革新大胆尝试去做新的事情是从这个平台的链接开始的。实验班让我真切实在的成长了”。“在一年当中,我学会 了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知识;实验班也为我提供一个与老师和英语水平不错的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更好平台; 实验班也给我提供了很多难得的提升自我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英语……感谢老师们在对我的耐心与孜孜教诲, 我会带着这一份份爱走向未来 ”
百年树人,我们深知艺术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艺术拔尖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可以实现的,它还需要观念的革新,方法的引领,以及那份教与学的相互信任与投入。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优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形成艺术拔尖人才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机制,这样艺术拔尖人才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以拓展学生国际化的艺术视野和学术研究能力为目标、以艺术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整体性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国际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代表了当代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措施,提升培养团队。以国际化为导向,探索多元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附录 1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大事记
1.2012 年 12 月 20 日,第一届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招生;
2.2012 年 12 月 23 日- 2013 年 1 月 11 日,完成第一届国际化实验班考核选拔工作,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的
选拔,从 2011 级大二学生和 2012 级大一新生中一共选拔出了 40 位同学,分别进入两个平行开班的实验班学习;
2012 级学生在实验班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2011 级大二年级学生只完成一年学习);
3.2013 年 1 月 16 日,举行第一届实验班开班典礼;
4.2013 年 2 月—— 2013 年 6 月,第一届国际化实验班 2011 级开设课程:实用艺术口语、名画解读和艺术翻译;
2012 级开设课程:实用艺术口语、雅思阅读和实用英语写作;
5.2013 年 7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校教学委员会的评审,成为学校的艺术拔尖人才培养计
划之一。首届实验班 2011 级 20 名学员结业。
6.2013 年 9 月 13 日- 2013 年 10 月 23 日,通过英语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完成第二届国际化实验班考核选拔工作,从2013 级的大一新生中选拔出了20 位同学进入实验班学习;同时2012 级学生继续第二年的的实验班学习;
7.2013 年9 月,第二届国际化实验班开设课程有:实用艺术口语、名画解读、跨文化交际、雅思阅读和实用英语写作;
8.2013 年国庆期间,实验班师生参加“图像与背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工作坊”系列活动,与艺术机构“器空间”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行策展、布展、翻译等学习。
9.2013 年 11 月 21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亚欧会议就业促进高层研讨会,并担任现场翻译
10.2013 年 12 月 5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土地- 身体,我们的土地 - 我们的身体”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并担任现场翻译
11.2013 年 11 月——2014 年 6 月期间,实验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术论文写作,共提交 14 篇有符合学术规范、涵盖了中英文参考资料的高质量论文;
12.2014 年 10 月,第二届实验班 2012 级学生 20 人经语言课程、实践活动、专业论文及发展规划指导等环节两年的培养完成学业并举行了结业典礼。
13.2014 年9 月,第三届国际化实验班建制改革,把2014 级大一和2013 级大二年级学生合并为一个班级进行教学, 开设课程有:艺术品赏析、高级口语、艺术翻译、中外文化导读、英语阅读技能强化和英语写作;
14.2014 年 11 月开始,实验班增设了两门艺术人文课程:《全球视野与艺术创新思维》、《西方当代文化思潮》, 旨在让学生从艺术创作的具体经验中走出来,探索艺术观念的建构;
15.2014 年 4 月 9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纪念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朱塞佩·威尔第诞辰 200 周年的“创建真实——人类情感大师威尔第”影像历史展览,并担任现场翻译;
16.2015 年 1 月,第三届实验班举行学期结束教学成果汇报展
17.2015 年 3 月 16 日-23 日,实验班邀请了法籍艺术家 Claude Tuduri 开展了为期一周(共四次)的系列艺术史公开课程,课程以全英文教学,以“绘画中图像符号和含义”、“从罗马艺术到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从毕加索到马蒂斯”四个题目进行阐释,为学生从西方视角了解艺术史提供了新的途径;
18.2015 年 7 月 18 日-20 日,国际化实验班师生前往铜梁县安居镇考察调研安居古城艺术营造,学生在老师指导
下,结合自己专业选题,在现场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 11 份调研报告;
19.2015 年 7 月,第三届实验班 20 名学员经语言课程、口语指导、实践活动等环节的培养完成学业,顺利结业。
20.2015 年9 月,第四届国际化实验班招生20 人,开设课程有:高级口语、艺术翻译、跨文化交际、创意思维与实践、实用美术英语口语;
21.2015 年 11 月 11 日,实验班邀请澳大利亚艺术家 Josh Harle 进行沙龙交流,分享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22.2015 年11 月,实验班面向全校举办了一系列艺术交流讲座,讲座包括:邀请毕业于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任英国 Interactive Media Britain 公司 Public relationship officer 的王韵馨(原川美校友),主题“视觉·传达”; 邀请来自英国伦敦诺丁汉郡,在中国高校从教三年的外教 Tommy Edward,主题“英国文化与教育”;邀请英国著名职业版画艺术家拉尔夫·凯吉尔,主题“艺术与文化”;
23.2016 年 2 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 Juan Cruz 再次来访我校,与实验班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艺术沙龙交流,向实验班学生介绍了皇家艺术学院的报考流程和面试要求,还对实验班部分同学的作品集进行了指导。
24.2016 年 6 月,举办“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实验班 2015-2016 学年教学汇报”展;
25.2016 年 7 月,第四届实验班 20 名学员经语言课程、口语指导、实践活动等环节的培养完成学业,顺利结业。
26.2016 年 9 月,第五届国际化实验班招生 20 人,开设课程有:艺术翻译、跨文化交际、实用美术英语口语、实验班影像记录;
27.2016年9月14日,实验班邀请美国跨媒介艺术家Mark von Rosenstiel沙龙讲座,交流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
28.2016 年 10 月 20 日,实验班学生参加新媒体系承办的“跨越本体——国际实验动画论坛暨展览”,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以及媒体等参加了活动期间的一系列论坛、展览、讲座、放映、工作坊等活动。实验班学生承担了多场国际工作坊的现场翻译工作。
29.2016 年 11 月 11 日,“学院本色 2016——中外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的国外参展院校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代表到我校参观访问。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公共课教学部组织我校国际化拔尖班学生陪同参观及讲解, 给两校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30.2016 年 11 月 28 日,公共艺术学院举办“第二届国际工坊教育活动”,实验班学生承担了 Andreas Smitch 和德籍建筑师华林讲座及工作坊的现场翻译工作;
31.2017 年 2 月 26 日,参加器·Haus 空间的《SWAN WORKSHOP》活动,与三位英国艺术家 Sam、Joe、
Alex 交流艺术创作并且一起进行创作体验活动;
32.2017 年 3 月 30 日, 拿大劳瑞尔大学副校长 Dr.Max Blouw, 国际处处长杨河, 学生会主席 Tyler Van
Herzele,研究生会主席Samantha Deeming 及劳瑞尔大学中国办事处负责人祝宁宁一行五人来我校进行参观考察。实验班老师和同学陪同劳瑞尔大学一行人参观校园,向其介绍了学校正在举行的运动会和学校环境氛围并着重介绍了我校的教学特色。
33.2017 年 4 月 11 日,20 位来自德国 GBN 高中的交换生到我校进行参观游览。学校国际处以及英语实验班的同学们代表我校全程组织与接待了他们的来访。参观开始前,实验班的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德语版的新校区地图分发给德国交换生,并且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教学现状。
34.2017 年 5-6 月,实验班学生制作“成长记录片”。
35.2017 年 7 月,第五届实验班 20 名学员经语言课程、实践活动、学术项目等环节的培养完成学业,顺利结业。
36.2017 年 9 月,耶鲁工作者 Daniel 于重庆进行田野考察,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在黄桷坪 de 咖啡馆与其进行交流对话。
37.2017 年 9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接待青年视听艺术家 Joe, 带领其参观 DAC 艺术工作室。
38.2017 年 11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为意大利音乐家 Antonio Bertoni 在十方艺术中心和之空间的实验音乐会协助现场翻译工作。
39.2017 年 11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参与器空间以 "Touch the sound" 为主题的分享会以及工作坊实践。
附录 2
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实验班教学活动年表
1.2013 年 2 月—— 2013 年 6 月,第一届国际化实验班 2011 级开设课程:实用艺术口语、名画解读和艺术翻译;
2012 级开设课程:实用艺术口语、雅思阅读和实用英语写作;
2.2013 年9 月,第二届国际化实验班开设课程有:实用艺术口语、名画解读、跨文化交际、雅思阅读和实用英语写作;
3.2013 年国庆期间,实验班师生参加“图像与背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工作坊”系列活动,与艺术机构“器空间”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行策展、布展、翻译等学习。
4.2013 年 11 月 21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亚欧会议就业促进高层研讨会,并担任现场翻译
5.2013 年 12 月 5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土地- 身体,我们的土地- 我们的身体”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并担任现场翻译
6.2013 年11 月——2014 年6 月期间,实验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术论文写作,共提交14 篇有符合学术规范、涵盖了中英文参考资料的高质量论文;
7.2014 年9 月,第三届国际化实验班建制改革,把2014 级大一和 2013 级大二年级学生合并为一个班级进行教学, 开设课程有:艺术品赏析、高级口语、艺术翻译、中外文化导读、英语阅读技能强化和英语写作;
8.2014 年 11 月开始,实验班增设了两门艺术人文课程:《全球视野与艺术创新思维》、《西方当代文化思潮》, 旨在让学生从艺术创作的具体经验中走出来,探索艺术观念的建构;
9.2014 年 4 月 9 日实验班师生参加纪念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朱塞佩·威尔第诞辰 200 周年的“创建真实——人类情感大师威尔第”影像历史展览,并担任现场翻译;
10.2015 年 1 月,第三届实验班举行学期结束教学成果汇报展
11.2015 年 3 月 16 日-23 日,实验班邀请了法籍艺术家 Claude Tuduri 开展了为期一周(共四次)的系列艺术史公开课程,课程以全英文教学,以“绘画中图像符号和含义”、“从罗马艺术到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从毕加索到马蒂斯”四个题目进行阐释,为学生从西方视角了解艺术史提供了新的途径;
12.2015 年 7 月 18 日-20 日,国际化实验班师生前往铜梁县安居镇考察调研安居古城艺术营造,学生在老师指导
下,结合自己专业选题,在现场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 11 份调研报告;
13.2015 年9 月,第四届国际化实验班招生20 人,开设课程有:高级口语、艺术翻译、跨文化交际、创意思维与实践、实用美术英语口语;
14.2015 年 11 月 11 日,实验班邀请澳大利亚艺术家 Josh Harle 进行沙龙交流,分享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15.2015 年11 月,实验班面向全校举办了一系列艺术交流讲座,讲座包括:邀请毕业于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任英国 Interactive Media Britain 公司 Public relationship officer 的王韵馨(原川美校友),主题“视觉·传达”; 邀请来自英国伦敦诺丁汉郡,在中国高校从教三年的外教 Tommy Edward,主题“英国文化与教育”;邀请英国著名职业版画艺术家拉尔夫·凯吉尔,主题“艺术与文化”;
16.2016 年 2 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 Juan Cruz 再次来访我校,与实验班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艺术沙龙交流,向实验班学生介绍了皇家艺术学院的报考流程和面试要求,还对实验班部分同学的作品集进行了指导。
17.2016 年 6 月,举办“国际化拔尖艺术人才实验班 2015-2016 学年教学汇报”展;
18.2016 年 7 月,第四届实验班 20 名学员经语言课程、口语指导、实践活动等环节的培养完成学业,顺利结业。
19.2016 年 9 月,第五届国际化实验班招生 20 人,开设课程有:艺术翻译、跨文化交际、实用美术英语口语、实验班影像记录;
20.2016年9月14日,实验班邀请美国跨媒介艺术家Mark von Rosenstiel沙龙讲座,交流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
21.2016 年 10 月 20 日,实验班学生参加新媒体系承办的“跨越本体——国际实验动画论坛暨展览”,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以及媒体等参加了活动期间的一系列论坛、展览、讲座、放映、工作坊等活动。实验班学生承担了多场国际工作坊的现场翻译工作。
22.2016 年 11 月 11 日,“学院本色 2016——中外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的国外参展院校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代表到我校参观访问。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公共课教学部组织我校国际化拔尖班学生陪同参观及讲解, 给两校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23.2016 年 11 月 28 日,公共艺术学院举办“第二届国际工坊教育活动”,实验班学生承担了 Andreas Smitch 和德籍建筑师华林讲座及工作坊的现场翻译工作;
24.2017 年 2 月 26 日,参加器·Haus 空间的《SWAN WORKSHOP》活动,与三位英国艺术家 Sam、Joe、
Alex 交流艺术创作并且一起进行创作体验活动;
25.2017 年 3 月 30 日, 拿大劳瑞尔大学副校长 Dr.Max Blouw, 国际处处长杨河, 学生会主席 Tyler Van
Herzele,研究生会主席Samantha Deeming 及劳瑞尔大学中国办事处负责人祝宁宁一行五人来我校进行参观考察。实验班老师和同学陪同劳瑞尔大学一行人参观校园,向其介绍了学校正在举行的运动会和学校环境氛围并着重介绍了我校的教学特色。
26.2017 年 4 月 11 日,20 位来自德国 GBN 高中的交换生到我校进行参观游览。学校国际处以及英语实验班的同学们代表我校全程组织与接待了他们的来访。参观开始前,实验班的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德语版的新校区地图分发给德国交换生,并且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和教学现状。
27.2017 年 5-6 月,实验班学生制作“成长记录片”。
28.2017 年 9 月,耶鲁工作者 Daniel 于重庆进行田野考察,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在黄桷坪 de 咖啡馆与其进行交流对话。
29.2017 年 9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接待青年视听艺术家 Joe, 带领其参观 DAC 艺术工作室。
30.2017 年 11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为意大利音乐家 Antonio Bertoni 在十方艺术中心和之空间的实验音乐会协助现场翻译工作。
31.2017 年 11 月,国际化艺术拔尖人才英语实验班参与器空间以 "Touch the sound" 为主题的分享会以及工作坊实践。